拍品精赏
74吴昌硕(-)篆书“强其骨”额
水墨纸本镜片年作
款识:丙寅孟春之月,吴昌硕年八十三。
钤印:俊卿之印(朱)、仓硕(白)、苦铁欢喜(朱)
出版:《吴昌硕匾额集》,白红社株式会社,年。
说明:附吴昌硕同年自题木盒。
按语:吴昌硕晚年时只有遇到自己非常得意的画作才会使用“苦铁欢喜”这枚印章,可见此作在缶翁心中的位置。
33×68cm
吴昌硕少年时遭遇战乱,穷困潦倒,背井离乡。中年应吴大澂之邀北上参佐戎幕,却因甲午之战清政府一败涂地,使他报效国家的希望彻底破灭。人非草木,心由境造,这些国弱民卑的苦难和穷蹇坎坷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也是民族的。
吴昌硕志存高远,曾在四十多岁时就以刀笔刻下了“强其骨”一印,这绝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寻章摘句,而是寓以了深刻的内涵和精神上的寄托,有着更深广的意义所在。
我们完全有理由从“强其骨”里,感受到他的崇高博大的精神追求和时代责任。
这一内容蕴涵着要民强、国强,要见铁骨,见风骨,事实上吴昌硕的艺风正是起到了对民众、对社会潜移默化、祛病治弊的正能量,这也是艺以载道所具备的强大精神力量!
吴昌硕不朽的艺术成就在过世八十多年后仍被人们供奉崇拜,综观他跌宕的艺术人生和时代的“换了人间”,他的“强其骨”无疑是他在艺术层面与精神世界高亢激扬的宣言。
75吴昌硕(-)庐橘夏熟
设色纸本镜片年作
款识:卢橘夏熟。昨客琴川,见石田翁画卢橘,古趣如碑,兹背橅其笔意。乙卯重阳雨窗,吴昌硕记。
钤印:俊卿大利(白)、昌硕(白)、雄甲辰(朱)
说明:日本收藏家小幅荣亮,司波递藏。
38×cm
枇杷是初夏的信使,是端午的预示。
吴昌硕的枇杷多见立轴,而横向的构图颇为少见。
吴昌硕于七十一岁重阳时节绘制此《卢橘夏熟》。枇杷枝干从左侧上方进入画面,往下延伸,而就在枝干即将没出画面时,他倏而改变枝干方向,使枇杷果实昂首向上伸出画面。
吴昌硕在纸上恣意挥洒,却又顾及到笔中之骨。看似随意几笔勾出的枇杷外形,却早已成竹在胸,果实疏密聚散,每一颗形状、朝向都不尽相同,正、侧、偃、仰皆而有之,以墨色点出脐眼,颇具画龙点睛之趣。
枇杷叶羽状互生,以花青蘸藤黄,侧锋润出,通过色与墨的结合及浸渍变化,层次、厚度丰富,后在半干之时,用墨笔顺着生长方向勾叶茎。一气呵成。
这种温雅清朗的审美意蕴正是其「画成随手不用意,古趣挽住人难寻」的理想境界。
千字文仅以「枇杷晚翠,梧桐蚤雕」八字便描绘出最具特色的四时之景。而其实枇杷秋日育蕾,冬季开花,春来结子,夏初成熟,一枝便承四时之雨露,是真正的「果中独备四时之气者」,难怪柳宗元要说:「寒初荣橘柚,夏首荐枇杷」。
77吴昌硕(-)行书七言联
水墨纸本屏轴年作
释文:谢安舟楫风还起;庾信文章老更成。
款识:志坚仁兄雅属,为集工部句,时丙寅长夏,安吉吴昌硕年八十三。
钤印:吴俊之印(白)、吴昌石(朱)
出版:《吴昌硕楹联名品》P8页,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来源:朵云轩旧藏
×33cm(each)
78吴昌硕(-)紫寿珠光
设色纸本立轴年作
款识:珠光。庚申夏,老缶。
钤印:吴俊之印(白)、吴昌石(朱)、缶庐(白)
题跋:壬戌初春,安东先生于役吾国,酷爱吾乡缶老书画。缶老高年多病,求之匪易,比游武林未归,而安东行期已届,因捡旧藏长帧奉贻,以慰结想,既壮行色,亦借此以结文字因缘也。三月二十四日,吴兴蒋汝藻题赠。
钤印:蒋汝藻(白)、孟苹(朱)
题盒:1、墨戏。癸亥端阳,八十老人吴昌硕题。钤印:缶(朱)
2、安东先生清赏,乐地庵主人持赠,吴昌硕老缶又题。钤印:缶(朱)
说明:1、蒋汝藻(-),字孟苹,号乐庵,吴兴(今湖州)南浔人。清光绪二十九年()举人。曾任学部总务司郎中。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浙江军政府首任盐政局长及浙江省铁路公司董事长等职,后专习实业。
2、安东先生在装裱完画作后再请吴昌硕先生题盒,可见对此作品之重视,更是弥足珍贵。
出版:《吴昌硕全集》绘画三卷p,上海书画出版社。
×44cm
79吴昌硕(-)岁朝清供
设色纸本立轴年作
款识:水仙碧如玉,梅花红若丹。菖蒲吉翔瑞,匋器文字完。供之白玉堂,一家庆团栾。昨见李复堂为强僧画《岁朝清供》,古雅绝精,兹背橅其意,自知腕窳,缀三十字张之。丙辰岁杪,安吉吴昌硕。
钤印:吴俊之印(白)、吴昌石(朱)、归仁里民(白)
题签:吴昌硕岁朝图精品。楚珍题。钤印:楚珍(白)
出版:《吴昌硕全集绘画卷二》第页,上海书画出版社。
.5×53cm
“清供”又称清玩,其发源起于佛像前之插花。
清供最早为香花蔬果,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的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物雅品。
而新春以清供入画的画作,便称之为“岁朝清供图”。“岁朝”,农历正月初一,“岁之朝也”,《后汉书周磐传》有“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的记载。宋徽宗命王黼等编绘宣和殿所藏古彝器,成《宣和博古图》三十卷。元明之后,又将陶、瓷、铜、玉、石等各种古器物及花卉、果品归为清供点缀,渲染成图,祝福岁朝的到来。
汪曾祺说他曾见过一幅古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几案上,题款道:“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应该说是“岁朝清供”的正宗了。
清中后期。“岁朝清供图”在书画领域很是盛行,画家们以清供之品入画,兼工带写,敷衍成诗使之成为图文并茂的文人画。
这一风气在扬州画派和海上画派中尤为兴盛,许多画家都创作过“岁朝图”,有代表性的就有李■、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
号称近代海派画坛艺首的吴昌硕。作为文人画家,几乎每年都画“岁朝清供图”作为新年伊始的首幅作品。其“岁朝图”多有变化,最大特点是很少取材于牡丹。
80吴昌硕(-)
篆书《藕园杂诗》四屏
水墨纸本屏轴年作
释文:古城曲复曲,竟闲心自遐。南面拥百城,不如书五车。城曲草堂。一片大古石,双鲽活泼泼。长结静好因,君子仪不忒。鲽砚庐。董原山水奇,咫尺有千里。雁荡与祝融,时在卧游里。画圣盦。大山寿无极,嘉名锡之室。一日十摩挲,珍于连城璧。寿若大山砖室。绿云不受暑,照人心骨清。吾爱山巨原,谁是阮步兵。筠廊。廊转香亦随,廊尽香未已。片月下虚廊。卷石,曾受米颠拜。得非仇池穴,泉流疑澎湃。卷石洞天。山水不必深,意远竟自别。具此寥廓心,匡庐在几席。山水间。花景何绰约,小坐亦复佳。惜芳虽自信,东风莫怨嗟。花阴小坐。鹤寿不知纪,闻之上皇樵。一亭无今古,同彼丹凤巢。鹤寿亭。本是大罗仙,来住天香阁。清磬何处来,疑是詹诸窟。诸香馆。武子有嘉树,见爱晋韩起。不如召公棠,南国留甘美。嘉树台。落日下曾坡,微风动林茻。八桂自成林,幽人时来往。金栗坡。新家桃花屿,不异武陵源。落英何缤纷,中有地行仙。桃屿。出岫云无心,留云岫可慕。胪寸及崇朝,无来亦无去。留云岫。台高无障碍,白云闲来往。如闻步虚声,前山新月上。凌虚台。有形同乐康,共登无量寿。天地自永春,元居四德首。永春厂。宛延不霁虹,侧卧清流上。桥景聚行鱼,便有濠梁想。宛虹矼。池虚先得月,圜相前生证。清夜寂无人,千潭一月印。受月池。空山闻足音,峰回疑无路。忽开一罅天,谷在云深处。邃谷。胜因夙所慕,曲水若逢原。蓬莱清且浅,今复在人间。最胜簃。
款识:耦园杂诗,爰放辋川体。光绪八年岁在壬午重九先数日雨窗,吴俊卿学篆。
铃印:道在瓦甓(朱)、安吉吴俊卿印信长寿(白)、铁函山馆(白)
展览:大时代-晚清民国名人书法展清秘阁
.5×32.5cm×4
84赵之谦(-)隶书诗文手卷
水墨纸本手卷
释文: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褱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
款识:欢伯仁兄大人属书此,撝叔弟赵之谦。
钤印:赵之谦印(白)、长陵旧学(朱)
藏印:三盨龛主(朱)、庞芝阁审定(白)、自牧长寿(朱)、肇夔长寿(白)、寒在堂(白)、吴兴刘承植(白)、张子秋审定(白)
题跋:赵之谦字撝叔,号益甫,初字冷君,号悲盦,又号憨疗,晚号无闷,会稽人。咸丰己未举人,官江西知县。于学无所不窥,兼精金石之学。书画奇逸,烂然天真。花木师白阳,篆隶师完白。刻印尤精诣入神,能夺完白之席。光绪甲申卒,年五十六。着有《悲盦居士文存》、《诗胜》及《六朝别字记》、《二金蝶堂印谱》、《补寰宇访碑录》。寒松居士。
钤印:半痴道人(白)
说明:1.上款人孙熹,字欢伯,江苏吴县人。监生。历署宁海、黄岩、鄞县县令。赵之谦为孙氏作书画甚多,曾为其篆书“九梅书屋”匾额。同治八年(),在赵之谦从温州返回杭州,途经黄岩时,为孙氏刻白文“孙熹私印”。两次南归,书画应酬大增,为孙氏刻印最多,另有朱文“孙欢伯氏”、“苟全性命”、“有万熹斋”等印。
2.孙熹任黄岩知县时赵之谦为孙氏幕僚。
3.《晋书赤京连勃勃》中记载此卷正文,告诉人们最好的利器是可以威慑四方,也可以胸怀广阔,借由它之威名从容退敌,世间弥足珍贵。
4.“大夏龙雀”为北齐最著名的兵器,其刀背刻有此卷铭文。
30×cm
董肇夔,近代江都诗人董玉书之子。
庞芝阁(-),名泽銮,字芝阁,号味道腴斋主人,室名薛斋,直隶宁津人。庞际云子,不喜仕进,隐居上海。癖嗜金石文字,其鉴藏碑贴至为精审,海内鉴赏家颇推重之。
刘承植,字笃初,浙江湖州人,出身南浔刘氏家族,排行第四。其父刘安江系清末民初文献学家,编撰有《清朝续文献通考》。其兄刘承干系著名藏书家,五弟刘承本亦富收藏。
任伯年(-)《生趣挥洒》花鸟四屏
设色纸本镜心年作
款识:1.癸巳嘉平月上浣,山阴任颐伯年写于海上。
2.山阴任颐伯年并记。
3.任颐伯年呵冻写作。
4.光绪癸巳嘉平月,山阴任颐伯年甫雨窗并记。
钤印:任颐印(白、两次)、伯年氏藏(白)、山阴任颐(朱)
展览:“庚午新春书画展”,香港集古斋主办,年。
出版:《庚午新春书画展》,图版41,香港集古斋,年。
×31.5cm×4
任伯年能将“写真”和“写意”很好地结合起来。
他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明清以来的绘画传统,而且还能上窥汉人之风骨。他晚年的花卉,笔墨简洁,笔意老辣。
任伯年的花鸟画以传统为依托,以创新为旨归。他善于从大自然中提取多样性的绘画元素,再融入文人画的格调,成就了他绘画的新风貌。
任伯年(-)福从天降
设色纸本立轴年作
款识:光绪戊子新秋吉日,山阴任颐伯年并记于春申浦之颐颐草堂。
钤印:任颐印(白)、任颐私印(白)
.5×64cm
王震(-)行书达摩立轴录文
水墨纸本立轴年作
释文:师来天竺,受法多罗。远泛重洋,乘贯月查。慧可得髓,付以毠。一华五叶,结果自嘉。萧梁至今,万古刹那。翘首西望,海实多魔。(魔)假道德,机巧干戈。何不拂尘,为扫尘沙。咸归清净,世界太和。我国师像,足白颜酡。心皈秋月,衣染朝露。焚香顶礼,对诵楞伽。懒访安期,食枣如瓜。片纸金石,历劫不。
款识:印若老兄属写,辛酉清明,白龙山人王震。
钤印:一亭书画(朱)、白龙山人(朱)
×3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