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青春志丨长沙晚报封面特稿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唐薇频洪虹李卓通讯员杨丰美彭娟未晓芳

前言

“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于年一气呵成写下《青春》一文,激起无数热血青年满腔救国豪情,为“青春”一词写下最高尚、最活力、最美丽之注释。

青春,无关时空,关乎生机、觉醒与实践。青春,是人生、家庭、国家、社会最明媚的诗篇。

年,岳麓书院迎来青春时刻:朱熹和张栻两位学术“大V”在此展开“朱张会讲”,两人切磋三天三夜,以至“四方之学者毕至”“来学者座不能容,饮马池水立涸”,可谓盛况空前,给岳麓书院留下“学以致用”之思想,更示范了何为“自由讲学、兼容并包”,为千百年来的中国注入了丰沛的青春滋养。

当李大钊发出“青春”呐喊时,岳麓书院,讲堂檐前的“实事求是”牌匾,让一群“同学少年”眼前一亮:怀揣经世致用思想的毛泽东、蔡和森等,为了共同梦想,在岳麓山下成立新民学会。随后,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发出振聋发聩的建党先声。

这个“创业天团”,在岳麓山下开启了一场“国的创业”。百年大党激荡人心、雄壮瑰丽的青春史诗自此酝酿。

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千年学府,弦歌不绝,学以致用和兼容并包的思想一脉相承,泽被后世。如今的岳麓山下,激荡着创业、城变、改革、实干的青春之歌。

“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前对青年学子的深情嘱托言犹在耳。中华民族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岳麓山下则用嬗变跑出了青春“加速度”——

一座岳麓山,一部创业史。从缔造新中国的“创业天团”,到以智立区的岳麓区,再到岳麓山下以智报国的创业团队,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从岳麓书院延续千年,观照当代。

一座岳麓山,一部城变史。昔日长沙坊间流传河西河东是“半边乡下半边城”。而今,汇聚万人口的岳麓区早已成为宜居宜业宜学热土,在河西成功“再造一个新长沙”,“一江两岸,比翼齐飞”之画卷灿烂铺展。

一座岳麓山,一部改革史。长沙高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岳麓区多平台叠加,如何下好大河西一盘棋?从各自为政到打破围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以大科城为圆心,在岳麓区推广开来。大河西在变革中融合向前。

一座岳麓山,一部实干史。岳麓书院不再高冷独奏千年弦歌,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大等众多名校在岳麓山下抱团崛起,大学城蝶变为大科城,问鼎中部科创高地。在“三高四新”战略引领下,长沙西拓、麓山向南,长株潭一体化在此书写传奇。

今年3月9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桂英在调研岳麓区时提出了“一打造、三当好”的明确要求,希望岳麓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的高峰,当好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先行军、当好独具魅力山水洲城的展示区、当好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的辉煌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万岳麓人书写现代化新岳麓高质量发展的青春诗篇中,磅礴力量正加速汇聚,一座创新名城、产业强城、开放新城、生态靓城、和谐美城正强势崛起。

一座岳麓山见证一部创业史

无创业,不青春。

“年,一个创业种子团队在南湖一条小船上创业;如今‘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14亿多股东!”

在中国创新创业潮涌之地深圳,一群年轻创客把建党的艰辛历程浓缩成了一个“很深圳”的鲜活故事,喊出一个响亮的口号:跟党一起创业!

党的创业,推动国的创业,继而成就了千千万万年轻创客“我的创业”。其实,这轰轰烈烈的创业,却在嘉兴南湖之先,于湖南长沙的岳麓山下悄然发轫。

“《礼记》曰:‘康诰曰:作新民。’《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今天,我们集合在这里,一起宣布:新民学会成立了!”年前的4月14日,在岳麓山下“沩痴寄庐”,“湘江三友”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

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等当时的“90后”们,一起立奇志、读奇书、创奇事,发出建党先声,创办《湘江评论》,组织旅法勤工俭学,在湖湘大地上演了一部部青春创业励志大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岳麓山下的新民学会旧址,如今成为了参观者络绎不绝的打卡地。故址变网红,正是岳麓山下从革命先辈活动地到当下青年创业长红地的生动写照。

“发挥丰富的科教、平台资源优势,优化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功能布局,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努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自主创新主要策源地。”岳麓区委书记周凡说,今天,岳麓同样将创新摆在头等位置,一座以自主创新为根本,以成果转化为主线,以人才聚集为支撑的创新名城征途再启。

会体检的智慧健康亭、告别粉笔灰的智慧黑板和智慧课桌……走进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5号栋,湖南新云网科技有限公司炫酷的“黑科技”产品令人目不暇接。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张尧学领衔的透明计算项目为理论指导,这家深耕信息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的“智慧教育”系列产品经梅溪湖两所学校“尝鲜”体验,取得良好市场反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邱冠周的科研成果,也在湖南本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转化成生产力和财富。该企业在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准备大干一番,正是与中南大学共同成立生态环保技术研发中心的产学研合作基础,托起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张尧学、邱冠周等院士学者,正是岳麓山下大科城中众多以智报国,将“知本”变“资本”的创业者代表。

读书不为迂阔空谈,读书不为钻营做官。岳麓山下,院士创业,就在这样的文化基因下一脉相承。

作为岳麓山下院士创业的前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任首席科学家的科研集体早年研制出了“管涌渗漏探测仪”。该设备汛期渗漏点的判断准确度逾95%,但因资金问题无法推广,也无法发挥其更大的防洪效益。经岳麓区牵线搭桥,何继善院士注册成立继善物理探测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成功落户岳麓山大学科技园。年,何继善院士牵头完成的“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实践证明,只有让科研成果获得与其相匹配的经济效益,才能更好地促进科研发展。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掘教授联合几家铝加工企业共同组建长沙新中铝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夏家辉院士、刘业翔院士、古德生院士等也创办了公司……由区校共建的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自年开园以来,7个院士领衔项目、6家上市企业子公司入园,累计产值70亿元,缴税1.4亿元。

原本基础设施薄弱、房屋老旧破损、逼仄拥挤的城市斑点区域,摇身一变成为院士企业、上市公司等高端科创要素集聚之地。

从校区走进园区的院士们,将一个个科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架构起科技创新组织平台——学科性公司制,推进了高水平大学的学科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良性循环,更催熟了岳麓山下这片肥沃的科研乐土。

青年是生命之清晨,是日月之初升。

岳麓书院千年传承的经世致用基因,也让岳麓山下一个个“学霸”融入创业大潮中,实现了以智报国。

16岁入读雅礼中学理科实验班;17岁、18岁两次代表中国队参加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斩获金牌……年8月19日,湖南湘江树图区块链创新中心暨区块链底层技术及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揭牌,其创始人、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龙凡,曾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30岁的他,从麻省理工大学博士毕业后成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在龙凡前往多伦多大学任教之前,他偶然受邀回到清华大学,代授一节密码学课。课堂上,龙凡与学生探讨区块链,产生了一个新创意。他们首先将研究成果发表成论文,之后又将论文变为实践。Conflux树图区块链项目因此诞生。

作为唯一一个由中国科学家研发的区块链公有链产品级系统,Conflux树图区块链打破了欧美国家对计算机底层技术代码的垄断,备受世界瞩目。年底,Conflux树图区块链项目获得万美元投资。项目创立两年内,树图区块链研究院主创的论文,已先后两次被国际顶级学术会议收录。

湘江树图区块链创新中心、特种玻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航天金刚石研究院等10余家技术创新平台在大科城成功落地,粤港澳科创产业园启动运营,香港城市大学(长沙)创新科技中心成功揭牌……科创平台建设等一系列举措,让岳麓山下“知本”转化“资本”驶入快车道:自年至今,大科城合同技术成交额37.1亿元,其中年,大科城完成技术交易合同总额23.25亿元。

岳麓书院“朱张会讲”的和而不同,为后世厚植了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思想沃土。

如果你来岳麓山下走一走,就会发现无论是热气腾腾的白天,还是挑灯夜战的夜晚,没有木讷冰冷,没有枯燥乏味,愉悦、活力之感扑面而来。

当创业青年遇上光谷创业咖啡,会烹制出怎样的双创气息?

岳麓科创港出现了这样一杯咖啡。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体现,更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共享的,用于碰撞智慧,对接人才、技术和资本资源,寻求合作的创新创业媒介。

转角就有咖啡、红茶,在香气氤氲里探讨项目,聊着合作;共享办公空间到处都是,初创团队可以轻松创业办公;岳麓科创港路演中心,周周都有项目路演,月月都有人才交流。

融入山水洲城的风光,穿行于古朴校园与现代化的楼宇,感受身旁创客你来我往、步履匆忙;耳畔电话交谈声、键盘敲击声、会议讨论声不断萦绕……岳麓山下,人文和科技并行不悖,严谨与活泼相得益彰,科技创新热气腾腾。

坐拥7所高校院所、2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22个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汇聚32名“两院”院士、26.8万名在校大学生,岳麓山下的大科城已然成为湖南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高地。

建成西湖互联网58小镇、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后湖艺术园、中建智慧谷、岳麓科创港等16个孵化园,“创业在岳麓”引领时代风潮。

青春筑梦创业长红,高地之上再攀高峰。岳麓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蔡锋自信地说,创新因子在岳麓弥漫开去,正激荡出澎湃动能,转化为智慧智造的向上力量。

一座岳麓山见证一部城变史

无奋斗,不青春。

法国巴黎,优美婉转的塞纳河穿城而过。数百年沧桑巨变,左右两岸形成全然不同的城市性格,相辅相成、和谐共生,从而成就了这一伟大的传奇之城。

中国长沙,湘江浩浩荡荡一路向北,经岳麓山,穿橘子洲,雕刻出独一无二的山水洲城。

巴黎用了近年时间,让塞纳河左岸蜚声全球。而广袤的乡野之上崛起一座“新长沙”,湘江西岸只用了数十载。

在长沙,没有哪一个区域像河西,经历了如此多的变迁,并被寄予如此厚重的城市化梦想。

说起对河西这几十年变迁的印象,长沙文史专家顾庆丰认为“巨变”两个字最精准。

今年62岁的顾庆丰回忆儿时全程见证橘子洲大桥建设的场景,眼神中仍是满满感动。

11岁那年的暑假,顾庆丰刚从长沙幼幼小学毕业,就接到了一项足以荣耀全家的特殊“任务”——去志愿建设长沙第一座跨江大桥。

年9月,经长沙市各界近80万人次义务劳动,大桥竣工。“湘江边,搭轮渡,一搭搭到五一路”的童谣就此成为历史,长沙河东到河西第一次有了陆路联系。

不过,那时一到夜晚,从河东江边往河西望去,只能看到湘江上星星点点的渔火,目光再往西去便是一片荒凉的漆黑。

年7月,长沙将原来的西区调整为岳麓区,当时,新成立的岳麓区谈不上是个城区。溁湾镇以南是大学院校,银盆岭以北是纺织、化工基地,往西就是“农村”、渔场。

年后,随着长沙市委、市政府西迁,河西新城拔地而起。

年,长沙再次进行区划微调,将原属望城县的坪塘、含浦、莲花、雨敞坪四镇划入岳麓区,全区国土面积由平方公里拓展至平方公里。

当发展进入一定节点,时间的力量就展现了出来,它往往带来更大的突破。

年4月,全国第12个、中部第1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获批。至此,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战略平台汇聚岳麓。

善谋的岳麓人抓住机遇,迎来了大突破、大发展。

长沙拍客罗先生记得,年,客户想要几张河西大片,他翻遍相机都没有满意的作品。彼时,除了大学之外,河西几乎没有标志性建筑。

如今,老罗的相机里,拿得出手的大片,一半来自河西。今天的岳麓,梅溪湖、洋湖、大王山、湖南金融中心、湘江智谷等重点发展板块,标志性建筑鳞次栉比,犹如夜空中耀眼的星星,闪烁着现代与浪漫的光芒。

一座座飞越江上的桥梁,一条条穿梭江底的隧道,一张张越织越密的路网,犹如身体的血管,律动着西岸蓬勃生长的青春气息。今天的岳麓,多条过江通道消除了河东河西经济要素交融的障碍,全省其他13个市州的居民均可经高速通道直达。

寥落冷清的商业与城市氛围早已成为过去。今天的岳麓,大手笔定制长沙封面:宜家家居、凯德壹中心等大型商贸综合体有7个,渔人码头等夜间经济街区特色彰显。湘江欢乐城、华谊电影小镇一期投入运营,建成了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湖南美术馆、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等城市地标,沿江都市休闲文化长廊声名鹊起。楼宇经济扩容提质,湘江时代等64栋优质商务楼直入云端,引进楼宇企业家,其中中铁城建、腾讯云计算等区域以上总部企业家,打造金茂双子塔等税收过亿元楼宇10栋,特色和重点楼宇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汪进德,中国金茂(前身为方兴地产)长沙城市公司总经理,全程经历了梅溪湖片区的传奇巨变。

年,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市成立大河西先导区,意欲干一番大事业。其时,美国盖尔公司对西岸腹地的一片原始滩涂地和葡萄园产生极大兴趣,计划投入亿美元打造国际性综合功能的商务区。

“当时大量征拆等基础工作都做了,正逢美国金融危机,盖尔公司无法履行片区开发合作,政府不得不紧急征集新的合作伙伴。”汪进德记得,在与20余家企业接触沟通后,政府的招商团队最终被金茂的决心、信心和建设方案打动。

汪进德第一次前往梅溪湖考察,发现这里连像样的路和桥都没有。湖两岸不到1公里的直线距离,竟然花了近1个小时的车程。

彼时,连长沙人都不知道梅溪湖在哪。年至年前后,金茂陆续推出地块,鲜有开发商看好这里。

“长沙梅溪湖项目不堪亿重负”“金茂豪赌梅溪湖”……媒体报道铺天盖地,汪进德夜夜难眠。如果这个项目失败,金茂很可能一蹶不振。

先导区、岳麓区一边加速建设公园、道路、学校等基础配套设施,一边大规模启动片区宣传推广。最终,随着文化、教育、医疗、商业、科技等优质项目的进驻,梅溪湖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成为资本青睐、产业汇聚、人流聚集的长沙新中心。金茂也从梅溪湖出发,以梅溪湖为范本,在全国陆续运营了27个产城项目。当年那个颇具慧眼的房产公司,一跃成为年销售额过2亿元的大品牌。

如今,宜居岳麓早已不止梅溪湖一张名片。泛岳麓山组团、市府滨江组团、洋湖大王山组团、岳麓高新区组团、莲雨含组团等“六大功能组团”,“多中心、网络状、串珠式”的空间格局,实现新城规划建设到哪里,公共服务就配套到哪里,产业经济就覆盖到哪里。

在泛岳麓山组团,麓山南路上复原的湖南师大老校门、清新精致的天马忆街、古香古色的书香亭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而曾经,这条横贯三所湖南顶尖学府、全长5.4公里的道路,电线密布、交通拥堵,隐患突出。时任麓山南路综合整治项目指挥部指挥长的蔡锋回忆,年7月,按照“整体改造、点状拆迁、优化功能、打造节点”的原则,麓山南路正式启动有机改造,通过节点改造、征地拆迁、交通优化、立面改造和业态重组等系统工程,才有了如今的“悦人容颜”。

过去,长沙人“宁要河东一张床,不要河西一间房”,而今,长沙每3个购房者中就有1个选择岳麓。亲身经历了岳麓楼盘无人问津到开盘即售罄的变化,曾任岳麓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的高春波说,“宜居在岳麓”不是喊出来的,是长沙、全省乃至全国购房者用脚投票的结果。

集聚人气,岳麓区不止生态宜居一张牌。

“世界上以产业而兴的城市有盛有衰,唯有以教育而兴的城市永不衰落。”伟大的思想美学,促进了人文繁荣。人文的繁荣,推进城市发展。二里半,大科城入口,这一“金句”,彰显了教育之于岳麓的时代意义。

抓教育,岳麓从来都有一股“狠”劲。

年以前,岳麓区城区幼儿园分布不合理,入好园难,农村就近入园难,入民办园贵。曾任岳麓区教育局局长的李鸿算了一笔细账:假设长沙一个普通工薪家庭月入1万元,每月日常开销0元,房贷车贷元至元,如果孩子上幼儿园每月要花费0元以上,家庭几乎存不下钱。

民办幼儿园普惠化首先发力,吹响了教育提质的号角。年10月,岳麓区与一开发商签订了全区第一份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协议,并举办为公办幼儿园。截至年4月,岳麓区普惠园覆盖率从年的61.9%提高到92.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6.1个百分点。

“最初,不少开发商对移交幼儿园是不理解、不支持的。”岳麓区教育局规划科专干谭杏云就“碰钉”无数回。

观沙岭街道某楼盘在办理规划报批手续时,按相关政策规划了一所配套幼儿园。年3月,幼儿园完成建设,多次沟通协调后,开发商依旧拒绝无偿移交,严重影响了小区业主子女的就近入园。区教育局果断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正当权益。现在,该幼儿园已变为公办幼儿园,每月学费只需0余元。

幼儿教育“集团化”,小学教育“系列化”,中学教育优质化,区政府每年拿出可用财政的1/3投入教育……一张张教育“组合牌”,成就了岳麓的发展赢牌。

岳麓人的大视野、大智慧,在“教育与新城一同成长”这一极富远见的发展战略中彰显。

“从岳麓山下有书读”到“岳麓山下读好书”,再到“岳麓山下好读书”,聚集了2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所中小学校、所幼儿园,以及3所民办学校的岳麓区,成了当下湖南优质教育的黄金地带。从懵懂的幼稚孩童,到处于科研前列的博士后,成长在岳麓区的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接受到国内一流的教育。

读书在岳麓,宜居在岳麓,创业在岳麓!历经十多年的实践摸索,年,岳麓区亮出全新的发展理念。自此,西岸建设高质量发展之城,有了更深层次的逻辑支撑和行动指南。

不知不觉间,岳麓人改写了城市的发展格局,谱写了“知识岳麓创新岳麓”的青春篇章,一座有人气、有商气、有灵气的新城加速崛起。

巨变,离不开岳麓人善谋敢谋的智慧。

岳麓山下,兴产业的定力如此强大。岳麓区委书记周凡告诉记者,从年起,岳麓区连续5年定为“产业发展年”。就是在这样一种从容的定力中,传统动能与新兴动能接续迸发、迭代升级,产业地标节节拔高,产业项目纷纷落子,长沙湘江西岸宁静而不可遏制地生长。

岳麓山下,求发展的气场如此宏大。在岳麓高新区,引进、发展重大项目就是锤炼干部作风的主战场。园区面积虽然只有46平方公里,却构建了湘江智谷“一园”(湖南省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一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一城”(人工智能科技城)产业平台,拿到了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等六块“国家级”战略平台授牌。目前,百度阿波罗、德国大陆、舍弗勒、希迪智驾、湘江鲲鹏等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设备制造领域领先企业纷纷落子,中部检验检测之都、自动驾驶之城、AI之城,从这里出发,走进现实、走向未来。

一份份苦干巧干加实干的微小力量汇聚成磅礴伟力。

数据显示:近5年来,岳麓区实施征拆项目个,腾地3.5万亩。仅观沙岭、桐梓坡两处城市有机更新片区,投资就超过亿元。

10年前,岳麓区范围内仅有个项目,年度投资仅.32亿元;今年,岳麓区范围内共有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2亿元,其中,85个项目入选长沙市重大项目。

看似枯燥的数据背后,隐藏着多少可载入城市建设历史的大事件,承载着多少攻坚克难拓展建设空间的匠心,饱含着多少建设者挥洒汗水和泪水的感动。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十三五”,岳麓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均位居长沙中心城区前列,稳居全国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新型城镇化、营商环境六个“百强区”行列。秀美气质更迷人、创新气势更磅礴、发展气场更宏大、国际气息更浓郁的新岳麓闪耀三湘、崛起中部、享誉全国。

“不管你是文艺范、清新派还是时尚咖,万种风情汇岳麓,总有一款适合你!”去年,岳麓区拍摄短片,周凡穿梭于大街小巷,为这座城当起了“导游”。如今,岳麓区正全力提质文旅产业链,着力优化“吃住行游购娱康养学”全要素供给,努力打造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是的,万种风情汇岳麓!城市的发展犹如奔腾的河流,时而激昂豪迈,时而婉转悠扬,留下生命的热度、奋斗的痕迹。当岳麓人扛起再造“一座长沙城”的重任时,时代早已将巨变备作嘉奖。

 一座岳麓山见证一部改革史

无改革,不青春。

25年前,长沙市中心城区区域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岳麓区应势而生。25年来,岳麓在先行先试中,为改革开放镌刻下众多载入史册的探索印记。

改革开放的实践就像一朵朵浪花,引领着跨越赶超的人心洋流,释放着澎湃前行的发展力量。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既是25年来岳麓发展的基本实践,也是岳麓奔赴未来的一条主线,因而形成了岳麓披荆斩棘一路向前的行动路线。

区划之初的岳麓,与长沙市其他中心城区有着天然差异: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乡明显多于城,纯粹如白纸。

长沙率先在岳麓区布局科技园;国务院批准设立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在岳麓区设立先导区,后又成立湖南湘江新区……从“下笔”第一天起,岳麓就被注入改革开放、自力更生的强大基因。

作为一个新城区,岳麓区是驻区高校和长沙高新区所在地、湖南湘江新区的核心区,可谓是“区中有校、区中有区、区中有园”——

这里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科教文化和创新资源大区,岳麓理应以最开放的胸怀、最强的力量,为高校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强有力保障,推动区校合作共赢,从而成为全省最具创新力和爆发力的新增长点和领头雁。

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成立后,为岳麓拓展了发展空间,夯实了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后劲,没有湖南湘江新区的崛起,就没有岳麓区的辉煌。

长沙高新区聚焦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发展。作为长沙高新区落户地,岳麓区应该立足全局,以更大的担当,主动服务好国家级园区发展。

然而,当驻区高校、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多平台叠加,面对复杂的区情实际,岳麓区如何下活、下好融合发展这盘棋?

区内土地资源丰富,为布局多元化的产业蓝图提供了坚实基础;高校云集,为加速人文、科技与经济融合提供了无限可能;山水洲城叠加,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埋下了健康因子。

梳理区域资源禀赋的同时,岳麓区发现,多平台叠加也造成了物理的、心里的“围墙”无处不在。

纵观国内同岳麓区区情相似的城市,要想实现赶超跨越,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必须破除藩篱,将各种条件、要素形成有效组合,产生1+1>2的效能。

没有敢为人先的魄力和担当,怎对得起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华?当好企业“服务员”,做好跑腿“店小二”!在大胆尝试中,岳麓区击中改革痛点,向体制机制要活力,在推动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服务环境等方面不断探索。

思路一变天地宽。岳麓山下,一场以大学城为圆心的变革开启。

由于历史原因,大学城城市建设欠账多,基础设施薄弱,高校师生、周边群众对此颇有微辞,但由于体制机制不顺,地方政府也难有作为。更令人遗憾的是,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少,“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突出。大学城的潜在优势,并未转化成发展胜势。

“共建共享没有围墙的大学城!”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好大学城,必须突破思想观念、体制机制、规划建设、公共服务、产学研用等方面的“围墙”。

物理的围墙容易拆掉,心中的围墙难以推倒。

“要以改革创新为先导,为动力,求突破!”岳麓区委、区政府积极探索市场化合作机制和模式,推动校区、城区、景区、园区融合,同时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区校合作,实现大事共议、资源共引、项目共建,高校、政府、资本得以完美融合。

与此同时,大学城以“高校+平台”为模式,瞄准知名校友、湘商,聚焦高校优势学科关联产业,不断提升平台能级,形成了“一圈、一廊、一街、一镇、一园”格局,终结了园区以往零散的、单打独斗的奋战史,为岳麓这个知识大区、创新大区的产学研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这注定是一场改革求强的追梦之旅。

一个“干”字贯穿大科城建设始终。一种“舍得”精神引领岳麓干群的奋斗实践。

“要舍得放弃、舍得牺牲!”岳麓区引导干部群众要着眼长远利益,讲大气,算大账,算长远账。

舍得服务高校!岳麓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顾问、区长为组长的区校合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办公室,和驻区高校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区校合作的重大方向、重要举措、重大项目。书记、区长多次敲开高校校长办公室门,主动为高校送服务。刷新麓山南路“颜值”,擦亮后湖“明珠”,仅硬件改造提质,岳麓区先后投资近亿元。路畅了、景美了,广大师生收获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环境、科创环境。

舍得眼前利益!背靠麓山,面朝湘江,毗邻后湖——大科城启动建设后,这处黄金地块曾引来不少地产商垂涎。然而,岳麓区政府却选择携手央企旗下中建国际投资,以PPP模式,在此打造了中建智慧谷这一花园式园区。行走园区,没有气势逼人的摩天大楼,28栋单体建筑最高只有5层,湖光山色,鸟语花香,美不胜收。特种玻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航天金刚石研究院等“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和拟上市企业慕名而来,华锐金融、神漫文化等金融、文化企业也纷纷入驻。

坚持最好的地段永远要拿出来搞科研园区,赚钱的商业项目必须让位于建设自主创新基地——正是因为岳麓区摒弃“土地财政”老路,才有了软件信息、人工智能、高技术服务业等新型产业在岳麓山下的风生水起。

舍得探索试错!年,李奇在岳麓区注册成立天云软件。眼看公司从孵化器迈向专业园区,到年公司发展却遭遇瓶颈。这时,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主动抛出“橄榄枝”,大胆提出由其旗下平台公司以占有天云软件2.2%的股权的方式,免除天云软件本应缴纳的3年共计万元的租金。这一助力,帮天云软件顺利走出困境,迎来发展黄金期——三年时间,公司人数从当时的50人增加到了人,软件产值由不到0万元实现过亿元,公司即将上市。

有舍才有得。眼下,大科城这片近34平方公里的区域,正因人才、科技与产业的加速融合,成为全省当之无愧的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

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岳麓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中奋勇前行。

数据为证。近三年来,岳麓区已全面完成项改革任务,其中近30项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在全国率先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从顶层设计破题,将党建引领、教育引导、依法治理、服务下沉、深度融合“五篇文章”细化为“十项举措”“十大项目”,获评“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致力于区校合作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获评“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单位”;

持续深化“放管服”和商事制度改革,推行“极简”审批、“不见面”审批、“容缺”审批。过去5年,向街道(镇)下沉审批事项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达项,年率先全市开设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区;

党建引领美丽楼道建设,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探索,入选“湖南基层改革探索例”;深化校地融合改革荣获全市“十佳重点攻坚改革成果”,成为全市唯一获得双项荣誉的区县。

一连串的率先,一连串的探索,创造了诸多值得借鉴的岳麓范例,更成就了岳麓近年的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岳麓新设企业增长率稳居全省前列。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探寻适应“新常态”的经济转型之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3%,现代金融、高端商贸、文化旅游、检验检测、健康养老产业实现大幅度增长;

在开放中促改革,在开放中促发展,岳麓区积极对接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共促湖南-非洲企业合作中心发展、承办世界计算机大会、中国(长沙)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人工智能(湖南)大会、互联网岳麓峰会等重大活动,勠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

年,岳麓区地区生产总值迈过1亿元大关,长沙市绩效考核结果显示,岳麓区位列中心城区第一。

干群一心的强大合力、经济发展的强大韧劲、转型升级的强大势能,让岳麓人面对未来,底气十足。

“万里春光眼界明。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岳麓改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美丽湖南岳麓篇章越来越壮美。”蔡锋信心满怀。

然而,当被时代潮流涌动向前,当湖南扛起中部崛起之大旗,当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提出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时,岳麓只有不断自我革命,进一步走向改革攻坚的深水区。

年,《中共长沙市岳麓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年工作要点》出台,明确了包括重点共建改革事项、统筹实施改革事项、基层探索改革事项在内的41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任务,重点发力全面实施“三强四融”统领性改革,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机制,探索长株潭一体化实施路径,建立产业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全面推进以“亩产论英雄”改革等。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春潮拍岸,又是扬帆远航时。

一座岳麓山见证一部实干史

无实干,不青春。

《礼记》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实干笃行,方能不负韶华。岳麓山下,实干精神由古至今,浸润当下。

3月9日晚,已是万家灯火,岳麓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彭浩仍在办公室伏案工作。电话铃声打破了夜的平静——区委主要负责人来电,要求在区域内加速推进长株潭一体化进程。

从年正式提出建设长株潭经济区方案,到年实施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战略,再到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时至今日,长株潭一体化已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平台。

抓起手机看了一眼时间,晚上9时。当即,发改局紧急讨论并联合相关部门,结合省市初步方案,铺排工作。岳麓区发改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谢承记得,从那天开始,大大小小的跨部门会商就进行了数十次,下班时间办公室还常常灯火通明。

4月6日,岳麓区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成员包括了区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科技局、文旅体局、行政审批服务局、金融事务中心等部门及街镇、园区。他们组建了一支建设大军,浩浩荡荡向着长株潭一体化的方向开进。

全程参与了方案设计的谢承翻动着眼前的一堆文件资料,兴致勃勃地讲起他们这段时间加班加点碰撞出来的方案:“在这场一体化‘战役’中,岳麓提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六个方面的‘一体化’推进思路。”

当白纸黑字被“撒向”广袤的大地,泛岳麓山片区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实干场面。

为何又是岳麓山?

在长株潭一体化战略中,包括大科城、岳麓高新区在内的泛岳麓山片区是作为创新的动力引擎被重点打造的。

年10月30日,《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纲要指出,湘江西岸将依托湘江沿岸教育科创资源,高水平建设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同时联动沿线区县工业园区,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湘江教育创新带和协同创新中心。

在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中,大科城何以有今日的发展和今日的重要战略地位?我们需要回望一下。

从崭新的办公大楼出来,大科城管委会副主任周建华径直沿着麓山南路往前走。统一“着装”的麓山南路,一改过去的杂乱和陈旧,俨然丁香花般,朴素洁净之下,彰显蓬勃的活力。

时间拨回到0年12月15日,那天太阳明媚,年轻小伙周建华搬着一叠文件书籍,走进了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委会的临时办公场所。

从这天开始,周建华从长沙市科委调任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委会任副主任。此时,岳麓山下已拉开了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的序幕。

年酝酿,年试点,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委会的成立,是省、市、高校院所、岳麓区共同探索,依托高校,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崭新尝试。其目的,就是要强化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创企业,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在当时,有人甚至提出了“湖南硅谷”的概念。继善高科、达嘉维康等一批后来耳熟能详的名字,正是在此时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在实干中飞速发展,一批批高质量科技项目的就近就地转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能。周建华清晰地记得,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自成立之日起,没有现成的路径和模式,需要在探索中前行。在发展中,遇到了政策、体制、空间、部门协同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尽管有这么多困难和问题,但这批先行者都在艰难中跋涉、探索,始终致力于科技成果的转化,致力于创新创业生态的构建。

从泛岳麓山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到大学城概念的提出,再到大科城战略的铺排,岳麓山下的融合就像一滴沾水的颜料落在宣纸上,色彩不断晕开,幻化成越来越辽阔的宏伟蓝图。

年,麓山南路提质改造,吹响了大科城战略实施落地的号角。

跟麓山南路变化同样大的还有后湖。位于湘江西畔和岳麓山之间,作为上世纪50年代的岳麓山渔场,后湖曾是居民经过都要捂着鼻子快跑的臭水池。年,岳麓人豪情万丈地喊出了“用三年时光还百姓一个人间天堂!”的口号。

说干就干。拆违护绿、道路建设、土地流转、民居改造和租赁、城市设计……一项项民生工程大刀阔斧地展开,几年过去,后湖改头换面。碧波荡漾的湖水,葱葱郁郁的树木,干净规整的环境,后湖变身科创·文化产业园,成为大科城整治建设的主战场和产业集聚的大平台。

秉持“教育兴城、打破围墙、创新创业、久久为功”的建设理念,大科城遵循校区、城区、景区、园区“四区联动”的建设路径,引进培育了一批标志性平台、企业、项目、人才,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持续放大科技创新的策源效应、引领效应、辐射效应,志在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的创新引擎。

年6月17日,岳麓山大科城管委会正式成立,始终专注于这项事业的周建华又来到了大科城管委会担任副主任。这个在中南大学读研、读博,又在岳麓山下大学城中工作了20多年,与专家学者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热血男儿,是“大科城之所以成为大科城”的见证者、参与者、探索者。

坐在大科城管委会三楼的办公室里,周建华描绘着他的所思所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个事情值得干,干一辈子都值得。”

那么,青春大科城的动力从哪里来?

一个元素至关重要,那便是它所培养、所服务、所吸引、所留下的人才。

年11月21日,一个严寒的冬日,大科城的路演大厅却气氛火热。长沙市第十七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这里举行。

对22岁的湖南大学本科学子李镓睿而言,打了这么多场比赛,这一战尤为重要。

李镓睿从小就对化学感兴趣。从初中开始,他频频参加理化比赛。高中即斩获化学奥林匹克大赛广东赛区一等奖。年9月,怀揣着录取通知书,李镓睿来到了化学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在岳麓山下这片充蕴着“经世致用”治学理念的沃土里,李镓睿跟着导师埋头搞科研,包罗万象的化学天地为他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里,他认定了一个道理:论文要写在大地上,科研成果要转化为实际应用。在这里,他作了一个决定:要将化学作为自己一辈子的事业。

年3月、4月最忙的那段时间,“凝英科技”小小的办公室整晚都亮着灯。围绕“凝英科技”如何将技术变成应用,李镓睿和他的合伙人对“凝英科技”展开了风暴式的改变。三个人三班倒,做商业计划书、PPT、展示文稿、报表、制定公司的制度和招聘方案等,每一件事情都那么具体……

带着整个团队的希冀,李镓睿和队友们信心满满地走上路演讲台。路演结束,分数投在偌大的屏幕上。

“凝英科技——新基建下的提质增效专家”项目,88分,第1名。赢得好险,李镓睿和小伙伴们击掌欢呼。

在长沙市科技局与大科城管委会的支持下,“凝英科技”不仅获得了奖金,还获得了风投、知识产权等诸多助力资源。由最初的3人壮大到26人,“凝英科技”的发展蒸蒸日上。

在湖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推动下,“凝英科技”与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一带一路”基础建设混凝土节材增效技术与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开展校企合作。如此一来,李镓睿所设想的科技成果转化就走向了一条更为宽广的道路。

今年6月拿到本科毕业证之后,获得湖南大学直博录取的李镓睿打算将户口从中山迁到长沙,在长沙定居,在长沙发展,在长沙续写一个坚定宏大的化学实干梦。

大科城的茵茵校园,孕育了无数的李镓睿。如李镓睿一样,年轻的创客们也正以实干的方式回馈这座希望之城。

一个天朗气清的早晨,倪阳匆匆收拾完行装,登上早上7时许从株洲开往长沙的城铁。

株洲籍的倪阳十来岁就跟着父母在长沙和株洲之间兜兜转转。以前,来回一趟怎么也得两三个小时。近些年,他发现,在长株潭之间,高速公路拉直了,开车40多分钟就能抵达。有了城铁之后,他车也很少开了,干脆就坐城铁来回。

8时许,倪阳赶到了自己供职的“凝英科技”。这一路,便捷得就像是在一座城市中穿行。

一直在株洲上班的张涛,因公司搬至岳麓区洋湖,准备来长沙工作安家,不料却为买房资格犯了难。得知这一情况,岳麓高新区与湖南湘江新区有关部门立即将政策送上门。针对落户长沙园区的重点企业的重点人才,长沙早已有相关人才认定政策。作为生产技术核心骨干,张涛提交了人才认定申报表。今年2月起,岳麓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为张涛落户岳麓高新区办理人才认定申报事宜,并全程提供了“保姆式”服务。最近,张涛已经看好洋湖片区一套多平方米的新房。

在今年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明确要求:要统筹推进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统筹推进生产生活便利与生态环境改善;要举全省之力,凝聚强大合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青春无实干,梦想即空想。岳麓山下,早已为投身这场时代发展洪流的有志之士,备好了筑梦、圆梦的舞台。

今年2月,大科城创新启动“红枫计划”暨“麓山杯”创新创业大赛,同步辐射长株潭创新创业人群。三地高校师生和科创、金融投资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积极参与,截至目前,共收到个项目报名参赛,涉及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10余所高校,长株潭三地联动创新创业氛围持续升温。

3月,岳麓区与雨湖区签署《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共绘发展规划、共建交通网络、共抓产业融合、共创科创走廊、共筑优势品牌、共享公共服务、共保环境质量、共促团结协作等8个方面合作,推进区域融合发展。

4月,岳麓高新区率先全省,与株洲、湘潭的兄弟园区,签订合作协议结为发展盟友,率先布局“规划、产业和服务三位一体”和“产销互供、招培互补、人才互动”的“一体三互”战略举措。自此,山水相依,情感相融,人文相近,产业相通,命运相连的三大园区,开启长株潭时代的“桃园三结义”篇章。

开展首届科创人才聚合行动;启动年科技企业服务季;举行金融机构路演,金融赋能辐射长株潭;发布6条岳麓至雨湖红色文旅线路,共聚红色力量;举行岳麓、雨湖校联体线上教研活动,促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一系列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岳麓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造经验,与长株潭兄弟区县携手并进。

越来越多的“围墙”正被打破,“三城”合作的活力正在迸发。

如倪阳、张涛一样,“感觉一切都在变”的长株潭市民不在少数。一条湘江串起三座城市,在长株潭品字形的地理格局中,交通、教育、科创、文旅、金融……几乎所有的元素都在走向融合。

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推进,李镓睿说“凝英科技”也将投入到这波建设大潮中,为建造长株潭的“发展大桥”出一份力。

眼下,大科城内一片忙碌。为助推长株潭一体化,充分发挥大科城的科技创新高地和动力引擎作用,大科城与湘潭、株洲的高校、企业、科技资源正寻求融合发展。

岳麓高新区的工作人员隔三差五在长株潭三城间奔波。园区物理空间要素不全面导致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受阻、市场优质企业资源不足量导致同质竞争频发、区域政策不互通导致各类人才异地流动难等问题,正在兄弟园区之间、企业之间得以破解。

岳麓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重点项目也更多了。连接岳麓区与雨湖区的道路在如火如荼地施工;囊括岳麓书院、萧劲光故居等旅游景点的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在紧锣密鼓地铺展;更多名师课堂正加快步伐走进长株潭的中小学校园……

时间被忙碌的人们推着往前走。

从大学城到大科城,从人才摇篮到创新创业高地,从自我建设到长株潭一体化开花结果……岳麓山见证了城市在实干中发展,区域在实干中振兴。

在热烈生长、酝酿收获的夏日,太阳洒下一片金黄,俨然一件若隐若现的薄纱。这纱,灿烂地披在岳麓山上,披在岳麓山下,披在大科城管委会大院那尊“问号雕塑”上。

永远思考、永远创新、永远前行。凝视这问号,岳麓山下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尾声

年前,岳麓书院始建于岳麓山。

年前,建党先声始发于岳麓山。

麓山巍峨,静观风云变幻,沧海桑田。创业、城变、改革、实干……岳麓山下,经世致用的湖南人始终在用创新创业的精神推动时代前进、助力时代发展。

中部崛起,湖南占据重要一席;“三高四新”,湖南肩负新的使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中,湖南正以高质量发展的姿态,贡献省域力量。

在周凡案头的“十四五”蓝图中,岳麓区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大力践行“三高四新”战略,奋勇担当“一打造、三当好”新使命,深度融入湖南湘江新区建设主战场。科技创新高地的高峰,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先行军、独具魅力山水洲城的展示区、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样板,就在前方。

青春是书的第一章,是永无终结的故事。

站在岳麓山上,远眺滔滔湘水。那水,仿佛激荡着岳麓乘风破浪、蓬勃向前的青春力量。

站在岳麓山上,远眺滔滔湘水。那水,仿佛承载着古往今来的故事和精神,朝气蓬勃,豪情万丈,奔向太阳升起的东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