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方法治疗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90619/7230204.html
在我国古代,“文房”一词原本是指官府掌管文书的地方,也可以指书房。后来,“文房”逐渐成为文房四宝及其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器玩的代称。
而我国传统的文房用具里,笔、墨、纸、砚是最基本的文房用具,明清以来文房用具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与“笔、墨、纸、砚”相配套的各种文具,主要有笔架、笔洗、墨床、砚滴、水呈、臂搁、镇纸、印盒、印章等。
这些文具种类丰富,造型千奇百怪,雕琢精细,可用可赏。它们一般大不盈尺、小不足寸,既可供设于案上,又可把玩于掌中。古人的文具有多”奇怪“?你能认出几个?
什么是笔架?这些笔架你见过吗?
笔架供架笔所用,又称笔搁、笔格,往往做山峰形,凹处可置笔,也有人物或动物形的,天然老树根枝尤妙。笔架通常置于案头,在书画间隙想小憩一会儿的时候用来搁置毛笔。
这样一来,毛笔笔尖的毛不会被弄乱,墨汁也不会被蹭得到处都是。
清代青白玉三羊开泰笔架,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北朝时就已有笔架的记载,但未见传世品。
唐代笔架的传世品极为罕见,但从文献来看,彼时的笔架已经成为文房中的常设器物。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柳树舟船山形笔架,高7.3厘米,长13.2厘米,宽2.7厘米,年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展出
宋代笔架传世品和出土物较多,最常见的造型是「山」形,因此又称“笔山”。
宋代的笔山外在颜值很高,或简洁大方、秉持宋代审美一贯的「极简主义」风格,又或充斥了浪漫主义的复古情调……
南宋黑石山形笔架,高5.1厘米,长14.2厘米,年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展出
南宋水晶笔架,长12.5cm宽2.1cm高6cm,浙江衢州南宋咸淳十年()史绳祖墓出土,衢州博物馆藏
元明以后,笔架成为文房中不可缺少的器物,其材质更加多样,珊瑚、玛瑙、水晶、玉、木、瓷等等,应有尽有。
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塑海鳌山子笔架
牙雕龙纹五峰笔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青玉三鹅笔架,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瓷笔架在明清之际最为普遍,样式也更为丰富,质精形美。尤其是在明代中晚期,瓷质笔架迅速发展,形状各异,除实用之外,还可供把玩。
明万历五彩镂空笔架,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玉质笔架也较为常见,材质有青玉、白玉等,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更追求观赏性,雕工精湛。
清代青白玉五子笔架,清宫旧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青玉叶式笔掭,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笔掭(tiàn)又是何物?
笔掭又称笔砚,是用来研墨浓淡或理顺笔毫的文房用器。笔掭出现以前,人们大多在砚台上撇笔。
笔掭自宋代面世时起,器形就以小浅碟状为主,一掌可握,造型多为片形、树叶形或荷叶形,方便毛笔匀沾墨汁。
明代的笔掭基本上沿袭宋代形制,多采用名贵材质,造型式样都很精美。笔掭到明代晚期已成为文房之中的常设用品,官窑与民窑都大量烧制,彰显着使用者的品位喜好与艺术趣味。
清代荷花形笔掭,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清代随着墨盒的兴起,笔掭的实用性有所下降,文人们更多是将其当作日常赏玩的雅物,造型图案更是极尽巧思,浅碟式,葫芦形、秋叶形、佛手形,务求典雅,意取吉祥。
清乾隆黄釉描金秋叶形笔掭,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代,绿地粉彩花叶式笔掭,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代,黄杨木雕笔掭,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代青玉把莲水虫荷叶洗,清宫旧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笔洗
笔洗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形制小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传世的笔洗中有很多是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笔洗最早见于西晋青釉制品,不过典雅的笔洗还是出自宋朝。
尤其是宋朝五大名窑烧出来的笔洗,朴素而不失厚重,文雅而不失庄严,实属不可多得的宝贝。明朝时开始用铜打造笔洗,清朝返璞归真,又开始仿制五大名窑的瓷笔洗。
宋代龙泉窑青釉折沿洗
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
笔洗的形状基本上以钵和盂为主,因为便于盛水,有敞口、宽折沿、阔腹直壁、平底、双鱼洗、鼓钉洗、圆洗、单柄洗、葵瓣洗、委角洗、蔗段洗、莲花洗、桃式洗、叶式洗等。
钧窑月白釉单柄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笔洗材料也有很多种,瓷的、玉的、玛瑙的、珐琅的、象牙的、犀牛角的等等,都很名贵。不过,笔洗传世品种最常见的还是瓷笔洗。
明万历五彩瓷笔洗,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清代竹雕镂空松树形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仿汝釉桃式洗
其他文房用具1、毛笔
明万历青花瓷毛笔,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明成化五彩瓷毛笔,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2、镇纸
清代掐丝珐琅异兽镇纸,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初,竹根雕三羊镇纸,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黄玉琴式镇纸,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笔筒
宋代定窑六方缕空雕白釉笔筒
清康熙瓷笔筒,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清康熙五彩望月诗文笔筒
清康熙五彩望月诗文笔筒
清代黄杨木梅竹笔筒,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中期,绿地剔红十八罗汉笔筒,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看完本文,你是否对古人的文具有了一定的认识,与我们现代的“文具”并非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