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诱发因素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40323/4359116.html
“高山幽谷,空水共氤氲。落花寂寂,点点委青苔。
青苔不起眼,形小而单调。看似微小的一抹青色,并不曾被旧时文人忽视。
曾一度,种植青苔成为一种审美追求,最典型的人物便是明代的屠隆。此公官拜礼部主事,后遭人构陷丢官归隐,董桥说他:“家境虽然贫寒,居然念念不忘经营书斋情调,种兰养鳞之外,洗砚池边更沃以饭渖,引出绿褥似的青苔。”
大约因为青苔好养,艳阳高照或许枯萎变黄,但一场雨后哦,便又青翠欲滴。
在诗人的眼里,青苔便是时间的痕迹。长满青苔,古意变油然而生。兼青苔绿得撩拨人心,却又与世无争。正中旧时文人下怀。
王维爱他,所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刘禹锡居陋室,也爱它,才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古代文人将青苔入画,特别指出是“点苔”。宣纸上,点点青苔或浓或淡,山头石面,落笔数点,山水间顿时意趣盎然。
但画山容易点苔难。山水一门,诸法皆工,唯点苔为要紧。稍不注意,前功尽弃。
唐伯虎的苔点,琐细轻薄,仿佛被风一吹就飞走了,就像他漂泊的人生;沈周的苔点用笔力量大,比文徵明一味的小圆点变化多,就是略显粗野……
都在养多肉,不如试试养青苔?
回声空想,写点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