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期待的未来,
就是现在
/12/8宜守静:)
豆瓣日历有句话:一个人怎么过一天,就怎么过一生。
没有章法的日子,很容易变得荒芜。
倏忽间,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这短暂的一生,也很快会过去。
谈到时间的流逝,也许大家会有这样的感觉: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还没察觉就过去了;每天过得差不多,又说不上差别在哪里,但就是觉得,明明可以更好一些。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
我们看似习以为常的每个瞬间,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未来。
所幸,憧憬未来与过好现在,并不矛盾。把握好此时此刻,就是在为未来的蓝图“铺路”。
去往未来的道路,没有捷径。当下即“道场”,愿你不慌不忙,慢慢变好!
01从此刻开始,好好经营自己
生命仅此一次,但人生不止一个“版本”。不管你是20岁出头,还是30岁已过,想要“修炼”人生更好的版本,就从现在开始。
台湾文案天后李欣频在其《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中写道:
“梦想人生更棒的版本,动心的画面,贴到自己的电脑桌面上,然后想象自己正活在这个场景里,让梦想成真的各种方法与点子,会自动跑到你脑袋里。”
这本带来启发和创意灵感的书,可作为案头书或枕边书,常常翻阅,常看常新。其中不乏对构筑“精彩人生”的策略及建议,在李欣频老师的引导下,自发阅读并产生神奇的执行力。
每过一天,就多了一点的生命质地,我越来越喜欢与自己相处。
——李欣频《十四堂人生创意课》
人常说“心想事成”,正是心理学中的“吸引力法则”——心不唤物,物不至。
生命中很多人与事,都是被我们自身的气质吸引而来,只是当时以为寻常,身在局中,看不清罢了。
如果对自我、对人生没有更高标准和期待,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人生,是不会自动降临的。
好运往往青睐——心存期许且乐于认真奔赴的人。
着眼于未来是抽象的,不妨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做出改变。
“不要做没有知觉的人。我们往往高估十年后能做的事,却忽略一年内能做的事。”
——李欣频《十四堂人生创意课》
甚至可以为自己设定目标,自主设定时间节点,以一个月、两个月等时间为期,达成一个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或完成一件搁浅了许久的事。
有时候,时间线拉得越长,越感到疲惫甚至无望。一些不那么宏伟的目标,完全可以通过固定期限和高执行力来完成。
只要有改变的意愿和行动,内在潜力就有可能被激发出来,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随之而来。
好好经营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精彩!
02把握好手边清晰的事物,让其价值最大化
手边清晰的事物很多,如果你早就习以为常,可以时不时换个角度,或给物品换个布局,重新“审视”它们。
看起来不那么有用的东西,也有可能是它的价值还被有被“挖掘”出来。(前提是它本身可用,且为自己所喜欢)
事实上,我们对手边资源的利用率,远远达不到饱和。大部分物品看似存在,也仅仅是存在而已,实际的利用率并不高。
如果你在布置房间时,不是胡乱“堆砌”,而是有选择性地“安放”——一些自己真正喜欢并且有用的东西。那么,利用好手边这些清晰的事物,让其价值最大化,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或收获。
比如,找图片素材,可以有很多来源,网络搜图、外出采集,或者,仅仅是眼前的书桌、窗台、被阳光围绕的小屋,等等,都可以成为取“材”之地。(学点摄影技术,效果加倍)
从某种意义上讲,手边清晰的物品,被重视且充分利用,还能间接地促使自己学习或提升某种新技能,比如提升拍照水平(学习中~)
但并不是说,物品越丰富越好。拓展一个题外话:你平时买回来的东西,真的有用吗?
有些物品消耗你,有些则能起到“治愈”效果。一本可以被反复阅读的书,和一个闲置无用的瓶瓶罐罐,被摆放在同一个地方的效果,是大相径庭的。
所以购物时,务必选择那些自己真正喜欢、有用,并且赏心悦目的物品。能入室陪伴左右的,定是心灵契合之物;否则,就是多余,时间久了,就显得累赘。
每个家,都有自己的样子,或整洁、或凌乱,或宽敞、或压抑,或繁复、或极简,映照出的,是住在里面的人是什么样。
——《十点读书》
果断拿走那些闲置无用的东西,只保留必需品、能让房间整洁舒服的物品,以及能为你带来一定启发或灵感的东西,把空间留给自己——简约、清澈,目之所及,皆是美好!
利用好手边清晰的事物,不需要太多规划,就在此时此刻,行动就好。
重新正视自我与物品的关系,并进行微调,从而让当前的生活,处于一种更舒适、美好的状态;而非等待一个时间节点去改变,如果一定要有,这个时间节点,为什么不可以是现在呢!
能力范围内,让眼前的事物,尽可能地达到自己的预期,这就是在为未来变得更好而创造条件。
03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能找到人生目的
做自己喜欢的事,平淡的生活也会因此充满力量感。
每一点进步都在自己身上积累,感受自身“渐变”的过程,是十分美妙的。像看着一株自己亲手栽种的绿苗,逐渐长出新高度,内心十分欢喜,且有成就感。
“精彩人生的基础,就是你一定要在自己更有兴趣的事情上,达到乐此不疲甚至死而后已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没有人可以超越的。”
——李欣频《十四堂人生创意课》
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像是一种信仰。原本庸庸碌碌的生活,突然被唤醒、被点亮。
一些做出改变的人的心声:
“原来我也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我感觉自己比从前更有意思了!”
“我原以为,生活就是无数个相似的日子的随意拼凑,直到我发现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做手工,并且做得有模有样。”
“以前我很喜欢读书,可是婚后的生活,变得忙碌而单调,每天除了做饭,就是带孩子,我感觉已经渐渐失去自我了。偶然有一天去参加一场读书会,我才发现,原来自己内心深处一直对书本有情结。”
……
努力让自己充分地成长,开花结果也是理所当然。
——《艺术精神》
即使生活忙碌,愿你也能从中暂时“抽离”出来,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被真正喜欢的事“治愈”。
谢谢你有耐心读到这里,点个“在看”,一起奔赴值得期待的未来。
推荐一本能够带来启发和灵感的书——《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三册合集),台湾文案天后李欣频老师,带你挖掘自己更多生命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