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完全治愈吗 http://m.39.net/pf/a_4596270.html
“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命中。by乔布斯
鉴古知今学史明智
收藏古玩,准确的讲是收藏古代艺术品,
不是所有“老的(老物件)”都值得收藏。
艺术品,首先一条就是审美。
吴冠中先生说,文盲不多,美盲很多。
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知识也救不了你。
审美很重要,没有审美,只有知识是没用的,
收藏亦如此。
欣赏与收藏古代艺术品,
以梦为马,以美为准,
那么,收藏的梦想就从欣赏美开始吧!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康熙时期的实力作品,这期我们聊一聊康熙后期的青花瓷。
康熙后期,一般指康熙四十年以后。这个时候,整个社会稳定和谐、国泰民安。也是从这个时候起,进入了18世纪,就是我们常说的“康乾盛世”的开始。总体来看,康熙后期的风格特征,可以说呈现一种康雍过渡现象,与雍正时期的风格已经接轨。那我们现在,还是拿一件这个时期的标准器物,从器型、胎釉、纹饰、青花发色,多角度欣赏这个时期的康熙青花。
成熟风范
我们说“胎是骨,釉是衣。”所以,赏析一件器物,先了解胎釉很重要。康熙后期的器物,胎土依然是瓷密、较重的特征。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种重和轻,都是相对的,要多上手实物,就能有一个直观的感觉了。后期的釉面多为青白色,青料搭档呢,多为浙料,青花呈色变为浅淡或者较灰暗的,有的呈色不稳定,出现了晕散的情况。呈现出来的效果,更沉稳含蓄一些。
那我们重点说一下青料,这种青料,在青花瓷的历史长河中,拥有不错的江湖地位,是我们必须认识的,它就是浙料。浙料,就是浙江产的青料。使用浙料烧制的青花瓷器娇艳青翠、色彩明丽、层次分明。浙料可以称之为“跨时代的青花料”,在没有其他颜料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青花瓷的发扬光大基本就是靠它,也有学者推论,如果没有浙料出现,或许青花瓷的历史就会改写。当然,改写成什么样,我们不得而知,因为历史当中就没有“如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浙料在明清瓷器的历史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文人雅好
我们看完胎釉、青花发色,再来看绘画风格和绘画技法。康熙后期瓷器上山水画的绘画风格,依然受“四王”的山水画风影响。四王,我们上期就聊过,是清代初期四位著名的王氏山水画家,他们的山水画风格影响了整个清代的绘画创作。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主要原因是受到皇帝的推崇,被尊为“正宗”。
艺术是相通的,我们从瓷器上的绘画风格可以窥见一斑。
这件器物通景画片,以山水的题材和特征为主。器身就是一个直筒,可以更好地呈现画面。这件器物上的山水画片是康熙时期瓷器上较为流行多见的。俗称山水小人物画片,画面构图较满。山间道路迂回,丛树夹岸,曲径通幽。我们说过,这种大面积的山水画都会用人物作为点睛之笔,让画面活起来。这幅画面也是如此,人物小到了不仔细看都找不着的程度。画面中有两个人物,左边这位是“小跟班儿”一童子,夹着古琴。右边这位主人,回头问童子,“山路崎岖累了吗?要不要休息呀?”关爱晚辈,长者风范。
这种人物故事是携琴访友的题材。古人讲究,琴棋书画,因为当时根本就没有其他的娱乐内容,因此,文人相聚就是斗个诗啊,斗个琴啊这些。所以,我们看这幅画面,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干嘛去啊?斗琴去。这种生活,还是非常得逍遥自在的。
我们欣赏完这幅画面的意境,再来看几个主要的绘画特点。
第一、就是这种山石的画法,山石多且密,呈现“白头山”的现象。景物比例明显比康熙中期大刀阔斧的斧劈皴,缩小了很多,已经看不到中期的分水法和过渡。“白头山”的现象,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到了雍正时期最为典型。
第二、人物的绘画特点,笔法简练概括,尤其是脸部画法,俗称“老鼠眼”、或者叫“斗眼儿”,人物驼背,呈现慵懒老态。
第三、青花较浅淡,呈灰蓝色,青花颜色的层次,没有了墨分五色的现象。水面的绘画特点,呈现钉头鼠尾的线条特征。
这些都属于康熙后期的典型特点,也是康雍时期过渡的趋势。
精彩为最
这件器物是一只笔筒。笔筒,在明末清初尤其盛行,大大小小的器型都有。一般以直径10公分左右的小的器型多见,绘画题材有人物故事的,诗文的,山水人物的都很经典。笔筒的盛行,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康熙三十年之后,广开科举,弘扬汉文化,当时汉文化风潮强劲,笔筒在文化圈就成为当下热品,销量飙升,一跃成为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以外的文房第五宝,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被赋予了极高的文化象征,是放在书房案头的经典陈设器。
这件器物从底足分析,明末清初的笔筒多为平底足,康熙中期的多为玉璧底。这件器物的底足外环一周施釉,中间无釉,且有三个足,较为特殊。《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将有足的这种器型定为炉,还有一点就是,这件器物内口沿儿向内微抠边儿,一般的笔筒内沿儿到内壁是直的,因此,按这两个器型特点来讲,也可以称之为香炉。那我们说,常规的器物名称是很好定,但是有的专家或行家给它叫的名字不完全一致。比如,有的稍撇口的器型,可以称之为炉,也可以称之为花盆。这种情况,那就是由于当时的市场行情决定的。什么器型价格更高些,或者更受藏家欢迎,就会出现一件器物,有两个器型名称的情况。
因此,就这件器物来讲,叫笔筒或炉都可以,本来就是这两种使用功能都兼备。我们从收藏的角度来讲,形式不重要,品相完美、画片精彩才是关键所在。
总体来看,这件器物品相完美,器型硕大,山水意境美妙,携琴访友图文人气息浓厚,路份很高,颇为少见,非常珍贵。因此,我们看,康熙后期以青花瓷为典型的制瓷业蓬勃发展,产量丰盛,真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康熙一朝的精益求精,为雍正、乾隆两朝制瓷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