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晓雷专心传拓。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华社兰州12月1日电(崔翰超张文静)一方古砖,一张宣纸,几片淡墨,经过一双巧手的拓印,便构成了纸墨之间的黑白世界。
身穿中式盘扣外套,下巴上留着一小撮胡子,鼻梁上架了一副黑框眼镜,46岁的甘肃艺术家麻晓雷醉心于中国传统艺术传拓。
谈起喜爱的传拓艺术,麻晓雷就打开了话匣子:“传拓就是古代中国人的‘照相机’,它的灵魂就是‘雪泥鸿爪,拓墨寻真’。”
雪泥鸿爪原本指雪水融化的泥土上,大雁留下的爪印,用来比喻传拓这种艺术形式恰到好处。
麻晓雷给学生们讲解传拓艺术。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用洁白的纸张覆盖在金石器物的图文之上,再用墨细心拍打,墨随形走,意随形生,这就是传拓。早在多年前,传拓艺术就深受文人墨客喜爱。时间长河的滋润,让它花开朵朵,各有不同。
麻晓雷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大学学习的也是美术教育专业。在多彩的艺术世界里,他却偏爱黑与白,和传拓结下不解之缘。
走出“象牙塔”后,年,他开办了自己的美术工作室,教授绘画以为生计,但多年来“传拓梦”一直萦绕在他心头。
过去,传拓是传统从业者不外传的绝活。随着中国各地加大力度推广传统文化,传拓艺术迎来新生,麻晓雷学习传拓的梦想也慢慢照进了现实。
他四处打听,走遍了杭州、西安、洛阳等地;上下求索,最终在洛阳拜师学艺,进入了传拓的“圈子”。没摸着门道前,他对这门艺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老师的传道解惑和自己的千百次尝试,总算让他学有所成。
观众在欣赏展览上的传拓佳作。新华社发崔翰超摄
在他眼中,传拓艺术体现的正是“工匠精神”。“要对古代文化有敬畏感,要精益求精,拓出器物的本真。”
麻晓雷被传拓艺术的魅力所折服,学成归来后,就有了把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发扬光大的想法。
他的工作室里有60多名学生,以青少年为主。从展示传拓过程到手把手地教授,麻晓雷把传拓的种子种在了他们心里。
“随着全民素质整体提高,家长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加之传拓在市场上比较少见,发展前景好。因此,学生爱学,家长支持。”麻晓雷说。
传拓爱好者互相交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但麻晓雷也明白,推广传拓,任重而道远。前不久他特意举办了一场传拓作品展。50余幅精品,翰墨之间,形意相成,吸引了不少市民以及传拓爱好者参观。
麻晓雷说,传拓艺术和现代产业的融合将形成一个“聚宝盆”。如果与市场需求相契合,不论是室内装饰,还是艺术制品,传拓都可以成为其中的点睛之笔。“有市场,就有生命力,就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在传承传拓艺术的路上,麻晓雷并非孤军奋战。仅在兰州,就有多名志愿者致力于传拓推广。
麻晓雷也有自己的计划:“明年,我们将开设专业的传拓课程,让更多人了解并认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