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权威医院 http://m.39.net/pf/a_4655748.html
春天来了
所谓花器,通常包括“盆景”与“插花”两类器皿。
二者既可以单独摆设成景,也可以多件排列作为装饰。
清张雨森清供
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喜爱插花之美。插花更是一种文化,它与传统的人文观念、艺术手法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先秦佩花文化逐渐发展起来的侍花文化,至唐宋达到时兴装饰的巅峰。至明清,于自然意趣的体现成为审美的主流。
唐宋花艺蓬勃发展,当时君王提倡、文士尚雅、仕女爱花,处处呈现一派争奇斗艳的盛况,插花已深植于民众日常生活,举国有以花会友、寄情花木、以花影人之风等等。
各类史料、诗文都有记载这一文化现象的盛况。
“海棠脉脉要诗催,日暮紫锦无数开”
“青泥瓦斛移山花”
“移栽白定瓷”
“折入文窗纱并绿,剪刀携得丽人情”
在这折、剪的过程中,文人们把自己的情感、寄托表现出来。
而且这种案头小趣,因为佛教的盛行,使得十分普遍的佛前供花扩大了品种范围,发展出“清供”这一充满意趣的审美活动。
孙郡摄影作品
所谓清供:
一指清雅的供品,如松、竹、梅、鲜花、香火和食物;
案头太湖赏石-冀藏文化网拍有售
高18CM。
品相完美,部分包浆。
具有瘦、皱、漏、透品质。色青白,质地细密,滑润。
摆于案头,工作闲暇可欣赏玲珑剔透、重峦迭嶂,云卷云舒,浪花潮起,气涌有声之美。
二是指古器物,盆景等供玩赏的东西,如文房清供、书斋清供和案头清供。
清沉香木山子摆件-冀藏文化网拍有售
高25.8cm,长11cm,宽6.5cm。
品相完美,部分包浆。
具有瘦、皱、漏、透品质。沉香色泽均匀雅致,质地细密,滑润。
摆于案头,暗香袭来,舒缓神经。
工作闲暇可欣赏玲珑剔透、重峦迭嶂,云卷云舒,浪花潮起,气涌有声之美。
保存完整,品相上佳。
清供发源于佛像前之插花,最早为香花蔬果,后来渐渐发展成为包括金石、书画、古器、盆景在内的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物雅品。
明代青石鼓打坐墩-冀藏文化网拍有售
直径约24CM,圆台座。
南瓜棱鼓形制式,瓜棱环绕,共三十二瓣,均匀分布,作向心状连续,对称布局。墩面边缘对应24枚铜钉形装饰。
雕刻周整,打磨圆润,青石材质。
可做陈设基座,富有装饰性。
进入寻常人家之后,是家的点缀,是家主的心意,是君子之心。
唐代蓝彩堆塑狮腿炉-冀藏文化网拍有售
高14.7CM。
侧面看像荸荠形,短束颈,唇向外翻。窄平肩,鼓圆腹,腹部下弧向内收,球形底。三支狮腿做足,狮腿关节、骨骼、筋腱、指甲皆有表现。
口部、下腹、狮腿施褐色釉,肩部、上腹施深蓝釉,腹部饰有重瓣团菊浮雕,褐色和绿色点于花心。
表面附有少量泥沙,可以清理。釉面有部分剥落,总体保存完整。微瑕。
器物雅致美观,宜于装饰。
山子型案头赏石-冀藏文化网拍有售
长17.2cm,高7.5cm。
淡橄榄青石色,表面沟壑结构有自然流水侵蚀的特征,整体呈地垒形态,有太行品貌。实在如一座青山微缩在了案头。
色、形、质三个层面上都具有观赏性,实为难得。
本件保存完整,品相上佳。宜于观赏把玩。
天然鱼型太湖石摆件-冀藏文化网拍有售
长37cm,高29.5cm。
形态如同一条白鲨,尖吻、圆眼、背鳍、尾鳍,形态俱全,且张口前冲,欲吞吃猎物。
然比例上大头短尾颇为稚态,很有初生牛犊之意,甚是可爱。
保存完整,意态有趣,宜于陈设观赏。
无论家富家贫,有心的人在家的某处,或专有正正式式的清供台案,或只是在桌角床头,慎重或简单地摆放清供,的确不是为了迎合别人,只为心中所喜耳。
三国羊耳网格纹罐-冀藏文化网拍有售
高10.5CM。
该陶罐敛口,薄唇,平溜肩,鼓腹,腹下弧内收,至壶底掐出足部,平底。羊形耳。
胎灰褐,颈部螺纹,肩部、腹部中弧同心复线菱形纹。各菱形之间为平行线装饰。腹部下弧为方形田亩样纹饰。底部无款。
外观古朴,适宜插花清供。
该件制作规整,保存完好。
在中国传统插花中使用的容器主要有六大类:
盘花源于年前的汉代,用陶盆象征池塘或湖泊的观念,六朝时与佛教供花相结合,成为插花重要的器皿。
盘的形状以圆、椭圆为主,代表圆满、团圆的涵义。传统插花将花枝在容器上的立足点称为“地道”,在空间的伸展方向称为“天道”,插花即是“天道”与“地道”的相互结合。
因此,此花器尤其适合插作写景式盘花,以表现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自然生态习性与风韵,舒展的枝叶、聚集而自然利落的花脚,风情雨露,达到精妙入神的境界。
清乾隆青花蕃莲纹水仙盆-冀藏文化网拍有售
长25cm,高6.4cm,底20cm。
如本件一般的椭圆形花口样式统称为海棠式器型。
撇口束腰,口沿用回纹装饰。使用四枚云头足支撑。
外壁通身绘制缠枝蕃莲纹样,描线精致。涂色略有颗粒堆叠的不均匀感。
青花发色沉稳,稍有晕散,有仿永宣铁锈斑式沉淀。
整体精致,观感清雅。
器物保存完整,品相上佳。宜于陈设观赏。
瓶花是中国传统插花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最能体现东方式插花风格的插花形式。瓶在我国有平安吉祥之意。瓶花起源于年前的南齐,大盛于明代。瓶花多具崇高感与庄严性,善于表现花材的线条美,尤以表现木本花材的各种线条与姿韵,具高雅、飘逸之风格。瓶花的应用范围很广,可摆放于厅堂、茶室、书斋展厅等。
元代磁州窑插花小瓶-冀藏文化网拍有售
高6.3CM。
细短颈,肩略平,平圆腹,圈足,唇略外翻。施酱油色釉彩,圈足底边、肩腹、腹足转折棱线、釉彩较薄透出胎色,丰富了视觉感受。瓶底也有施釉。
小瓶色浓釉润,可衬托花枝轻灵、娇嫩,有机与无机,相得益彰。
器物保存完整,品相上佳。
瓶花对插作技巧很考究,首先要选择适当的瓶器,“冬春宜用铜瓶,夏秋宜用瓷瓶,书室宜小瓶。”(《瓶花谱》)其次要选择合适的花材,以花性高雅、姿态优美、富有画意的线状花材(木本花材)为主。然后作“撒”将花枝固定在花瓶中,以“起把宜紧”、“瓶口宜清”的原则,处理好瓶口的花脚与枝叶,使花脚尽量聚集,犹如从瓶中生出一般。最后,配以相宜的几架或垫板,相互衬托,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元代磁州窑铁锈花玉壶春瓶-冀藏文化网拍有售
高32CM。
通体施釉,为了突出铁锈花,将釉层设计的有乳浊感且光泽较为隐晦。
壶身点绘变形的菊花纹样,一笔一瓣,有灰蓝色色感,表面有光泽。
这种颜色上相近只通过质地做区别的设计非常雅致,有暗纹美感。
适宜陈设观赏。
清乾隆青花鹤同春纹洗口瓶-冀藏文化网拍有售
口18cm,底15.5cm,高41cm。
洗口、长颈、平窄肩,直圆腹,外撇高圈足。
各部位以弦纹分隔。颈部、腹部绘制松、竹、鹤、鹿纹样,寓意都是福寿、高洁主题。
足部勾绘两组梅枝。
纹饰画面构图饱满,笔画分明。牛毛皴表现树、石纹理非常适合瓷器的材料特质。
器型制作周正对称,青花色泽浓艳。
品相完整,陈设收藏佳器。
缸花起源于唐代,盛于明清。唐代罗虬《花九锡》记载:玉缸存水,充当插作牡丹的花器。由于缸形多矮壮、稳重,适合配置硕大、鲜艳的花材,如牡丹、芍药、菊花、山茶等,以表现豪华、端庄、隆重之华美。插作时留出三分之一内壁及水面空间,以避免整体的繁杂、臃肿感。
清陈书岁朝丽景形式:轴尺寸:96.8x47公分
缸花适用于宫殿、大堂等场合。
碗花源于10世纪的前蜀而盛于宋、明两代。其特点为口宽底尖,插作以花插固定花枝,直接由中心点出枝,花脚紧密成把,整体高洁端庄,轻巧利落,多在寺庙插花中用,置于禅房或佛像前,极富宗教色彩。
清乾隆粉青釉瓜楞三瓣洗-冀藏文化网拍有售
高5cm,宽10.5cm。
器物制作精心,形状周正均匀,瓜棱线条流畅整洁。三枚支足也制作的统一标准,实在是治愈强迫症。
釉色水透均匀,随结构起伏而或深或浅。粉青釉的低饱和色彩悦目雅致,有天青品格。
保存完整,仅有细小冲线,品相上佳。
绝对要收藏把玩!
筒花源于五代而盛于北宋、金,筒花又称隔筒,〈〈清异录〉〉载:“李后主每逢春盛时,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榜曰:锦洞天。”传统筒花构图不拘形式,可用各类枝条优美、花色淡雅的名花、名草,充分展现花材优雅的自然风姿。
清顺治青花花卉纹筒瓶-冀藏文化网拍有售
高22.5cm,口径5.5cm,底5.5cm。
撇口,短颈,窄溜肩,直圆长腹,平削底。
口沿施涂酱色釉。
胎体坚实,施釉较厚,釉面泛青。
青花描绘花鸟草石图案,构图大气,笔画疏放。
青花釉料色彩重而不闷,少有晕散。
器型轻巧周正,保存完整。
宜于陈设装饰。
俗称花篮,使用各种篮子作为花器插花,自古至今都被广泛应用。传统篮花不仅花篮式样丰富,制作精巧、纹饰华丽,且花枝造型自由多变,与篮子融为一体。
宋李崇花篮图
插作时强调篮把与篮沿在构图中的运用,充分显现篮把的框景作用和篮沿流畅的弧线之美。巧妙运用虚与实、露与藏的对比关系处理花与器的结合。宋代篮花华丽多姿,花材多,花朵硕壮丰满,元代则具文人气息,风格朴实、清雅、潇洒俊逸。
历│文房│闷战病毒的日子里干点啥?练练书法,洗洗砚台吧!
史│雪,柳絮的前生,夏花的来世
文│小明没及格│这到底是个什么纹样?!
章│玲珑瓷有玲珑意-雕刻与陶瓷的跨界合作
怀希冀于美,故品有所成
冀藏文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