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治,天下安。
作为综合实力始终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三强,唯一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和全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奖的县级市,张家港始终将基层治理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基工程”,为打造综合协调的县域现代化典范之城夯实善治基石,探索经济发达地区县域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
“一核统领”:高站位把稳治理之舵
9月底,张家港市委高规格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会,出台系列制度文件,推出分类治理模式,打出党建引领,需求引导,党建网、治理网、服务网“三网融合”,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双引双融”工作品牌,高点定位、高位推进,全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这是张家港贯彻今年以来中央和上级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新形势下基层治理工作的又一重磅举措。面对基层治理这一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张家港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各方面,强化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
今年以来,中央、省委先后就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出台意见,描绘分“两步走”,基本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蓝图,发出新时代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的动员令。
张家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会
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架构以后,建强每一个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从而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就是关键的固本之举。
最近,一份《党建工作指引》飞到张家港各级党组织书记的案头。《指引》针对镇(街道)、农村、社区、机关、企业等不同类型党组织度身定制,图解各领域基层党建基本要求,清晰回答党建“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堪称基层党组织的“强基宝典”。事实上,张家港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劲头从未松懈,党支部“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积分管理、组织力“体检”、党建“七问”等一揽子举措先后实施,推动着基层党组织动员力、号召力在抓基层打基础中不断提升,从根本上确保了党的领导一贯到底、执行有力。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必须没有盲区、不留空白。伴随着近年来新经济、新业态、新领域的蓬勃兴起,大量新就业群体涌现,这些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经络,也成为基层治理最难以渗透的角落。
“送餐时我会看看能做点什么,比如厨房卫生、取餐地址、道路破损等等,都会第一时间和相关部门反馈。”外卖小哥罗力是一名党员、退役军人,也是一名“舌尖卫士”,他发挥走街入户的工作优势,主动参与基层治理。
一直走在经济发展前沿的张家港,针对面广量大的两新组织、新就业群体,先后组建社会组织、快递物流、互联网等行业型、功能型党组织,不仅有效解决了组织兜底覆盖的问题,还通过系统实施“海棠暖新”举措,引导他们发挥职业独特优势,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力量。
张家港快递行业党委为“快递小哥”开展志愿服务
“
“一网统管”:精细化织密治理体系
“我们永利村按村民小组划分了网格,全部建立党组织、配齐工作力量,实现全村户村民全面覆盖、精细联系。”在张家港市乐余镇永利村,一张网格化治理架构图清晰呈现着网格长、网格党组织书记姓名、联系户数等内容。村党委书记许文生介绍道,“这就是我们村的基层治理‘作战图’”。
近年来,张家港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大量的合并村、城郊融合村、拆迁安置社区、大型商品房社区等治理新形态不断出现,随之而来的村(社区)规模化、治理半径大、联系覆盖难等新问题,都对基层治理提出新挑战。
对此,张家港积极适应网格化治理新形势,创新党组织设置,在村(社区)之下,按自然村(小区)为单元划分网格,之下再以村(居)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精细划分网格,把党组织建到网格上,统筹各条线网格“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真正将各方治理要素在“一张网”内整合集成,构建起有机嵌入基层社会结构的“村(社区)党委、自然村(小区)党支部、村(居)民小组党小组”三级网格化组织链条,以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支撑基层治理体系。
张家港永联村
对内精细划分,对外统筹延展。面对治理一线“资源短缺”“唱独角戏”等矛盾,张家港早在年就开始探索“小区域大党建”模式,以党建共建方式打破行政壁垒和条块分割,推动村(社区)和区域内各类组织资源共享、共驻共治。
张家港大新镇大新社区滨江花园是开放式老旧小区,曾经,小区入口周边杂物堆放、毁绿种菜、车辆违规停放等现象时有发生,既影响居住环境,又给居民出行带来麻烦。收到群众反映后,“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共同参与整治,发动周边企业一起粉刷墙面,规范路面划线和机动车停放位置等,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连连称赞。
如今,“小区域、大党建”已成为全国范围内基层治理体系的主要内核,而在先行先试的张家港,以村(社区)网格“大党委”为基本架构的“小区域大党建”升级版正全面铺开,辖区内各类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进行“轮值主持”,实现基层治理由“自我小循环”到“社会大合唱”的根本转变。
区域共建单位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群众
“
“一线下沉”:多渠道聚拢治理队伍
“命名吴惠芳、郁霞秋、赵建军、葛剑锋同志为第一批‘张家港市乡村标杆书记’,任村党组织书记期间可享受所在区镇正科职领导干部待遇……”在今年张家港市农村工作会议上,4名村党组织书记收获“特殊礼遇”,农村干部管理体系取得新突破。
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基层治理的“头雁”,近年来,张家港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创新实施积分制管理打消退休后保障之忧,举办“村级中青班”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搭建“书记讲给书记听”“先锋擂台”“履职资格认证”等立体式培养平台提升能力,旗帜鲜明为基层干部减负增能,打造精党建、懂发展、善治理的基层领路人。目前,张家港有省“百名示范”村(社区)书记4名、“千名领先”村(社区)书记25名,堪称“最强明星书记”阵容,今年,张家港还被列为全省基层干部专业建设试点。
张家港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认证考核现场
“头雁”领飞,“根须”助力。张家港立足基层治理“传统”,从热心居民、五老乡贤、优秀志愿者等基层能人中聘任余名“海棠先锋”,常态化入户走访、面对面采集诉求,有效整合治理一线“根须力量”,切实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在张家港锦丰镇合兴社区,55名机关退休老干部组建成“合有为工作室”,他们定期上门开展矛盾调解、就业帮扶、助老送餐等服务,在治理一线贡献着银发力量。
张家港为工作实绩突出、居民认可度高的海棠先锋配备工作室,实施专项资助,推动规范化运行、组团式上门、专业化服务,也带动着更多能人骨干加入到兼职治理队伍中。
而对于网格员这支专职力量,敢为人先的张家港也不断探索着激活赋能的创新举措。今年,张家港南丰镇网格员李刚,因为疫情防控期间表现突出,成为该镇瑞丰社区工作人员。李刚的成长得益于张家港建立的网格员“遴选直通”进入村(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机制,今年与李刚一样享受到政策红利的还有其他79名优秀网格员。向外打破“天花板”的同时,张家港还建立网格员“三岗十八级”绩效薪酬体系,全面激活多名网格员队伍的干事创业热情。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政策向基层倾斜的同时,张家港还持续推动力量向基层充实、资源向基层流动。从机关单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中选拔优秀人才,到基层担任“兴村特岗书记”“兴村顾问”等;总结疫情防控有益经验,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个村(社区)逐一结对,形成“平时常态服务,战时迅即响应”的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长效机制;每年向基层投入余万元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资金、余万元民生微实事资金等经费保障,用于开展服务项目;融合各条线资源建成先锋阵地余个,真正让基层有人干事、有资源办事。
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开展疫情防控
“
“一心共治”:全方位凝聚治理合力
在张家港金港街道金香社区,小小楼道变身温馨热闹的“香邻客厅”,不时有社区干部、老党员、居民在这里“没事聊聊天、有事帮帮忙、小事不计较、大事共商讨”,让“小楼道”成为社区治理的“大通道”。
党组织领导有力、群众广泛参与,基层治理就有了动力之源。张家港以健全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因地制宜搭建“百姓茶馆”“民情小店”“香樟树下”等议事平台,构建起“代表大会议大事、党群议事议难事、楼栋小组议琐事”的自治体系,通过“大家事大家议”,有效解决毁绿种菜、僵尸车、小煤炉整治等治理难题。
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在“百姓茶馆”议事
“工分怎么赚?”“可以兑换哪些东西?”在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李巷村举办的“板凳夜话”中,村干部、村民围坐一起,共同讨论如何完善“积分银行+人居环境+红灰榜”治理模式,不断激发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
自治是动力,法治、德治就是“轨道”,张家港推动全市村(社区)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广泛开展红黑榜、积分制、文明家庭等群众性评比表彰活动,将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转化为村(居)民的自觉行动,涵养文明风尚。
而依托信息化技术的智治则为基层治理插上翅膀,张家港建成纵向贯通市镇村、横向联通各部门的集成指挥体系,形成大受理、大分析、大联动、大服务的全要素一体化智能支撑,日均集成受理网格员上报工单及市民热线反映诉求万余件;推进数字乡村、智慧社区建设,依托一体化公共服务事项办理平台,目前已实现59个高频公共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做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指挥大厅
基于多年探索和实践,对于下阶段如何推动基层治理进一步走深走实,张家港也有着自己的思考。
——必须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推动党的组织触角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切实将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治理方方面面,将中央和上级关于基层治理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必须始终树牢基层导向,密切顺应城市发展新形势,分析研判基层新情况新问题,持续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真正将基层治理各项任务落实到一线、成效体现在一线。
——必须始终坚持共建共享,创新网格化组织设置方式,发挥党组织统筹各方作用,用党建“同心圆”盘活治理“一盘棋”,健全完善互联互动、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增强基层治理整体效应。
——必须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协调并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动基层治理不断提质增效。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新的征程上,张家港将坚决扛起“挑重担、扛重责”的使命担当,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持续探索,为经济发达地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先行探路、积累经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