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183165.html
李一写山照
中国古代书家和工匠在峰岭间开辟榛莽,历经风雨,烟云供养,留下了摩崖书法这一立于天地山川之间的艺术。在强调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今天,如何传承丰厚的文化传统,并根据时代的需要创造出适应现代审美的摩崖作品?作为一位学者型书家,近年来李一通过“写山”力图将书法文本与山川自然相统一、与文化生态相结合,成为当代书法创作的独特景观。
法境三摩
日前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的“写山——李一摩崖书法展”,就集中呈现了他近3年来的写山创作成果和日常书写状态。展览第一板块以“法境三摩”为题,展示了李一自年开始,先后书写的曲阜石门山摩崖、重庆南山老君洞摩崖和青州南驼山摩崖拓片,最长达20米,最大字径达2.6米,体制宏大、气势雄伟。曲阜石门山、重庆南山、青州南驼山分别是儒家、道家、佛家之山,通过前期细致考察,因地制宜,李一选择了与之相适宜的书体、书写规模和书写内容进行创作——曲阜石门山是儒家之山,遂写《追和前贤孔尚任咏石门山诗》;重庆南山老君洞是道家之山,故作《道铭》;而青州南驼山是佛教圣地,因此以《南驼行纪》吟咏佛迹。驼山以楷书摩崖为主,而石门山、老君洞则别开生面,以章草创作摩崖,将具有典范美的原始草书赋予朴拙遒劲的碑体特质。
青州南陀山《南陀行纪》摩崖实景
展览总策划、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说:这些平面的字,因山石嶙峋而铿锵有力;也因勒刻的深度而形成体量的空间。仔细辨识,其章草更像是将草书作楷书写,婉转之中透着端庄,飘逸之间不乏凝重;其横画,往往夹杂着隶书重而长的护尾;其使转,常常显现从中锋到中锋之间翻转的笔势。显然,李一的这些章草、楷书皆因石刻而被放大了用笔、行笔的细节,因而,这些窠擘大字虽幅面巨大,却绝不纤细软弱,而是凝千钧之力于毫端,筑万全之构结体势,既有“致广大”的气度和胆魄,也不乏“尽精微”的严谨与法度。
曲阜石门山《追和孔尚任诗》摩崖拓片
对话自然
《美术观察》近二十载的学术期刊生涯,置身纷繁复杂的艺术万象之中,李一对书法发展的方向感、价值观和方法论等问题都有独特思考。在他看来,当下的书法多局限在二维的平面纸质书法和室内的展览,疏远了原本的大书法传统,书法的创作和欣赏维度变得越来越窄,越来越单一。因此,需要恢复原本的大书法传统,使书法艺术得到多维度呈现。“从当前书法创作的现状看,摩崖书法创作有利于大字榜书水平的提高。当下书坛,小字书法水平提高较快,而成功的大字作品不易见到,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展览作品评审中,许多评委都提出过类似的看法。究其原因,此类作品书写难度大,大字书写在执笔、运管、临仿诸方面都有难度。”李一说。
青州南陀山《南陀行纪》摩崖拓片
尤其是书写大字摩崖,书写状态和环境大大不同于书斋案头,需要书写者登到山上,执笔的方法和姿势都有变化,从展厅循环播放的李一写山纪实视频可以看到,他左手牵绳,右手握笔,时而攀岩悬写,时而牵索具书,时而下腰凝笔,不是行为艺术的作秀,完全是解衣槃礡与自然的融化。尽管创作过程十分艰辛,但李一却甘之如饴,他说,写山是他30年前的夙愿,书写摩崖是大字书法创作的别样形态,而“怀抱通于管锥、勾画系乎天地”的书写状态,正是书法走向自然、创造大美的有益尝试。
系统工程
江苏省美术馆展出的青州南陀山摩崖李亦奕摄
图像的现场记录展现了李一书写创作过程与山川自然的合一。有学者指出,李一写山的深层价值在于,在帖学复兴的时代主流中,以复兴碑学的反向补充而凸显出其独特书法史学意义。从书法本体发展规律来看,碑学帖学的消长变化与互补是近现代书法发展的主要动因。由碑帖结合到帖学渐兴,必然走向对行草之法的重视,这成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主旋律。“李一写山的艺术效果是属于碑学的,因为摩崖书的粗犷、豪放、古朴、遒厚,形成了浓郁的金石气,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大自然的日晒风吹、雨雪寒暑,会不断对摩崖书法进行再度‘创作’。”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刘宗超表示,李一写山所形成的作品永远属于“未完成”状态,时间的打磨使之不断丰富美的层次与意蕴,这也是摩崖书法的独特魅力与价值所在。
江苏美术馆展出的重庆南山老君洞摩崖·集虚李亦奕摄
摩崖书法是集书丹、凿刻、传拓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摩崖书法显然应该发挥美化环境的重要作用。基于自己的实践,李一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合理选址。作为环境艺术,摩崖地点要择选便于观摩的崖壁来书刻,同时注意岩壁等书法载体的自然状态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二是精心设计。摩崖书法是自然山川长年累月展示的公共艺术,除了书法形式,书写内容的设计也十分重要,应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俗风情等相关联,要有地域特色,同时又体现出时代精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合宜的书体和书写规模,反复推敲整体的布局,力求内容与形式相互生发。三是力求天然。实际操作过程中常会遇到,如用于书刻的崖壁石质粗粝,凹凸不平,呈不规则状,此时应随形就势,以天然为旨归,写刻出书法与自然山峦融合一体的大美。
学者书家
江苏省美术馆展出的“砚边点滴”板块作品李亦奕摄
李一精通格律,善于书写自作诗文,这也是他于当代书法的可贵之处。在曲阜石门山书写的《追和孔尚任七律诗》,在青州南驼山书写的《南驼行纪》,在重庆老君洞书写的《道铭》,皆为李一对儒释道文化的独特感悟。如“出山泉水清犹昔,何必采薇念首阳”“停云梵唱声弥远,过雨丹书凿未深”“上士勤行中士疑,下士闻之惟大笑,不笑不足以为道”等句,颇多都可读可赏,值得反复回味。诗书合一、文质相辅,也是李一书法展的一贯特色。此次展览的“砚边点滴”板块展出的《开元室诗草》《开元室长短句》《开元室题跋》《〈开元集〉札记》《论书绝句》等,便是极好的印证。这些小字楷书和小字章草中,没有常见的唐诗宋词,有的都是李一亲身经历的点滴,记录的是他的日常,如读书笔记一般有着“我书写我诗,我书写我心”的真实。
唐开元砚拓跋
论书绝句·徐悲鸿
不管是气势磅礴的摩崖书法,还是流淌着文人书香的日常书写,李一的书法创作似乎赋予了展陈空间以新的审美和体验。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说:“李一的书法展突出了他作为学者型书家的文人性,我们可以从他书写的内容,从他的开元室诗文以及他对书画先贤的评价绝句,还有生活中的诗意感悟中看到,李一的书法所包含的学术含量是目前我们书法家、书法界比较缺乏的,这是展览带给我们的启示。此外,李一创作所带来的一系列对书法当代性审美的思考,比如美术馆空间如何呈现当代性、这种当代性又怎样跟传统相融合等问题,都是我们美术馆人需要探索研究的课题。”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责编:杨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