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热背后文物毕竟不是宝物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中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元宵过后,年就算过完。书评君向大家送上节日祝福,拜个晚年啦!

而关于元宵节看景,今年社交媒体上最热门的消息可能是这两条。

第一是年度最大圆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称今晚(19日)将巧遇“超级月亮”,并且是“超级月亮”三连发中观赏效果最佳的一次,最圆时分将于北京时间19日23点54分到来。

夜幕下的故宫。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第二大概就是“故宫首次晚间对公众开放”了。故宫博物院将于正月十五、十六举办“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用灯光“点亮紫禁城”。这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以来,首次接受公众预约在晚间开放。消息瞬间传开,17日夜晚至18日凌晨,一大波预约蜂拥而至,导致预约页面数次“”,服务器跟着崩溃。

故宫博物院网站被“”与18日凌晨的微博网友吐槽。

夜间故宫就这样火了。显然,这其中自然离不开元宵节、夜晚、灯火和故宫等元素的吸引力,可满足观赏者对“夜间皇宫”的想象和好奇。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几年,“博物馆(尤其包括故宫)热”“文博热”也的确正在强势形成,并成为一种现象级文化。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画面。

无疑,传统博物馆也正在迎来春天,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中国博物馆的参观量已经从年的7亿人次,增加到年的9亿人次,年近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家,去年全国博物馆举办了超过2万个展览。参观博物馆日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甚至带动了旅游热潮;而在文化业界,“博物馆+文创、+互联网、+技术”的浪潮也不断涌现。

文物热背后,博物馆如何讲述历史的方式在改变,如何解读文物也成了问题。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前,中国博物馆的工作重心是学术味浓厚的收藏研究,那么今天的文物解读则越发从博物馆人的学术权利,变成了走向大众趣味的呈现。由于信息不对称,我们依然渴望“专家”带我们逛博物馆。这几年的“文博科普”也越来越多,新的博物馆叙事和文物叙事不断涌现。

上海博物馆馆员、人类学者张经纬就是其中一位有趣的尝试者。“极简史”是这几年流行的写作方式,他将这种写作与文物的故事结合起来。“在通往西域的道路上,可能发生过一万次物品的流动,才会有一首诗歌被记录下来。每一件文物都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空隧道,而博物馆便是穿越历史的基站”。在专访中,他与我们聊了聊今天的“博物馆热”、他在博物馆的工作,以及新书《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的写作方案。

采写

新京报记者董牧孜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

作者:张经纬

版本:铁葫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年12月

张经纬的《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是继《四夷居中国:东亚大陆人类简史》以来的第二本著作。这位“博物馆里的人类学家”是多年的豆瓣“网红”。他在上海博物馆上班,工作中的一半时间在办公室埋首案头,另一半时间在天南海北做田野调查。在他看来,古人留下了数不尽的文物和故事,而那些我们一拍脑袋就能想出来的文物,已勾勒了一幅简明中国历史的画卷。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这本书的操作方式颇有时代特色,它来自张经纬开设的音频课程,后将每集十多分钟、每章三千字的课程,扩充至七八千字、共12讲的书稿,每一章都通过博物馆里一种常见的文物来完成一个时代的叙述。不同于“让我们膜拜一下国宝”的主流叙事,博物馆工作者的经历,人类学家简明有趣的表达,以及颇有代入感的物质生活史勾勒,都让它在历史通俗读物中显得不太一样。

这本书为每件文物辅以有趣故事,比如“陆羽写《茶经》之前,中国人喝什么茶”“元朝的色目人为什么会出现在江南园林”“方世玉为什么喜欢在染坊里打斗”这样吸睛的发问。通过文物隐含的信息来理解历史,最终串联起一条简明的“中国史”脉络。在张经纬看来,怎样把一件“珍宝”还原成一个“东西”,让宝物与我平起平坐,才是透过文物进入生活史和中国史的关键。

对话《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作者张经纬

张经纬,上海博物馆馆员、人类学者、作家,在博物馆从事古代工艺研究近十年,常年普及历史文化常识。著有《四夷居中国:东亚大陆人类简史》《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译有《石器时代经济学》《像人类学家一样思考》等作品。

大家对博物馆的热情,

有点“拜物教”的成分

文物在大众眼中的形象经历了几度变迁。新世纪之初,《鉴宝》()等电视节目的火爆曾掀起过一股文物热,人们拿着自家宝贝去电视台求鉴定,“收藏热”背后藏着一个“发财梦”。然而,这两年文博类纪录片及综艺的火爆,又将文物背后的故事从史书里拉到了荧屏前。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到《如果国宝会说话》(),一批珍贵文物“前世今生故事”走进了年轻人的朋友圈。博物馆文创也脑洞大开,越玩越high,不断为“网红”和“戏精”文物制造“热点”。图为《如果国宝会说话》画面。(此处图说来自记者)

Q(新京报):你怎么看现在的“文博热”?它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A(张经纬):其实,“博物馆热”十年以前就开始了,比“文博热”出现得更早。年、年以来,国家一级博物馆开始免费开放,国家予以政策上的资金扶持,鼓励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