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专家:曹永森
扬州古城老街上,有一座占地不大,却是名闻遐迩的园林,叫“二分明月楼”。小园之所以有这样的影响,则是起源于一副悬挂在园内的楹联:
春风阆苑三千客;
明月扬州第一楼。
这副楹联在园内悬挂了七八百年之久,有人谓之是扬州楹联的鼻祖,有“扬州第一联”的美誉。
二分明月楼在广陵路中段,最初是元代初年扬州富绅赵氏所建。清代中期则为员氏所有,园内有一口井,井栏上刻有“道光七年杏月员置”的字样,当是员氏的旧物。光绪年间为盐商贾颂平所购,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仍有其后人在此居住。六七十年代,这儿曾经有过一家街道开设的小工厂。八十年代搬迁了工厂,由市房管部门出资整修,作为园林对公众开放。
此园的特点是“旱园水作”,地面的铺设,粼粼如水,清波荡漾,又以黄石垒成平冈,如汀屿浮于水面。原平冈上有一蝴蝶厅,年移至瘦西湖水云胜概。重修时,蝴蝶厅处凿为水池,建月牙桥,其它则是保持了原样。旧时,扬州富商大户的私家园林,多是住宅和花园分开,而此园则是将住宅和花园合为一体,使得全家男女老少生活起居的场所,不仅只有油盐柴米,更有了诗情画意,是扬州文化中大雅与大俗相互融合的典型案例。
二分明月楼原名“赵家楼”,是园北端的一座面阔七楹的二层楼宇,飞檐翘角,极有气势。拾阶登楼,虚栏临空,视野空阔,从新月到圆月,从黄昏到夜阑,都能观察到各种月色的美景。到了清代,园主人借用唐代诗人徐凝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命名此楼,并请当时的著名学者钱泳题写了“二分明月楼”匾额。因是名家所题,久之,楼名成了园名。
二分明月楼久负盛名,还与一则掌故有关。清代褚人穫《坚瓠集》有一则文字记载,说当年的园主人赵氏,富而好客。以往,赵氏曾请过多人为园里的主楼题写楹联,一直未能中意。一天,赵子昂路过扬州,主人知道了,特意把他请到楼上,待以美酒佳肴,并拿出自己珍藏的紫金壶作为席上的酒具,以示对赵子昂的敬重。酒过三巡,主人拿出纸笔,请求赵子昂撰写楹联。赵孟拿起笔即兴写道:“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一看,联墨俱佳,堪称绝世之作。高兴之余,当即把席上的紫金壶恭恭敬敬地送给了赵子昂,以作酬谢。
赵子昂,名孟,号松雪道人,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是南宋晚期至元代初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尤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其书法创立了“赵体”,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他来到了扬州,主宾二人都姓赵,同为“天下第一姓”,一个热情好客,一个才华横溢,两人携手相契,为扬州的文化史书写了令人赞叹的一页。
这副对联,上联的“阆苑”,亦称阆风苑、阆风之苑,相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三千客”,是说当日的宾朋之多。
下联的“明月”,则是化用了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诗意。“第一楼”,当是盛赞楼宇的高大与富丽。上下联用典自然,明白如话,却是描绘出了春风暖人,明月清心的诗情画意,你无论是在案头品读,还是在园中徜徉,都会由衷地赞叹赵子昂的神来之笔。
这副楹联是扬州有历史记载的,写在建筑物上的最早的一副对联,从联句的语气看,当作于元代初年。后世,许多楹联学著作都把这副楹联列为佳作与范例,誉为悬挂在“扬州第一楼”上的“扬州第一联”。
#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