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援助 http://m.39.net/pf/a_10949039.html
这是原《物品收纳、资料归档、笔记管理本质都是同一件事》系列的最后一篇。标题为了更清晰,换了一下。
为什么需要进行笔记管理?
在学生时期,为了应试而做笔记是很简单的事。那就是人工对手头的教材/资料/老师的话进行一个浓缩整理,越完整详细(或者说,利于记住考点)越好。厉害一些的大佬,会自己在纸面或心中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笔记,虽然可能看不懂他写的东西,但他就是会。
而在研究生/工作阶段,笔记的目的和学生时期很不一样。它更像在做专题研究,笔记的价值在于面对实际需求时“唾手可得”、“帮得上忙”。一般,我们没有大段时间去做完整的研究,所以需要在平时就收集碎片信息、然后整合入自己的知识库,等待被用到。
因为那些尚未完成的笔记太多太乱了,于是,日常的笔记管理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用纸质笔记本做笔记已经是遥远而古老的做法了,现在得学习一点时兴的工具,让电脑手机真正变成我们的“外脑”。
从零搭建个人笔记库
市面上的笔记类app有很多,如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OneNote等。网上对这些产品的测评有很多,选自己习惯的就好。就像建立任何馆藏系统一样,在这里我们同样地,先在这些软件中,新建不同类别的笔记文件夹,设计好基本的层次结构。基本原则是MECE(类别之间不相重叠,尽量穷尽所有),并且结合个人具体需要做调整。
只要分门别类就结束了吗?没有那么简单。管理的系统有很多,我用的是GTD(GettingThingsDone)系统。这是一个由著名的时间管理人戴维?艾伦在他的著作《尽管去做》里提出的一套移动硬盘式的任务管理方法。我认为它好,是因为它考虑了一份笔记,或我们希望记录的任何东西,要处理它所需要经历的流程。
具体的实操,可以参考知乎上的文章[2],搜索用的关键词一般是“知识管理”,“笔记系统”,等等。下图是我在有道云笔记上,根据GTD分类初步构建的文件夹示范:
下面我简单讲一下GTD五个工作流程对应的文件夹是怎么应用的:
我们需要一个地方,存放那些偶然发现的、有价值的素材。由此,各种内容app的收藏功能诞生了。但我们很happy地点完五角星以后,结果通常是把它们扔在收藏夹里吃灰。
这是因为,“收藏夹”并不能区分出我们有没有处理(读)过这些信息。加上,我们平常使用的又有很多个app,也就是有许多个收藏夹,集成与回顾起来非常麻烦。
针对这个痛点,浏览器googlechrome开发了“阅读清单”的功能。这是一个很棒的加入了“未读”/“已阅”的尝试。无论是什么来源的链接,都可以在这个清单里统一收集起来。对于用电脑端浏览的场景来说,够用了。
而对于一些自己突发奇想的灵感火花,一些人方便起见,会随身带个小本子来记录。无论是文化创意行业,还是从事商业,这都是个非常不错的习惯。而我虽然做不到随身带纸和笔,但我平时想到什么,都会先记录到手机自带的笔记类应用、或者是文件传输助手上,回到家之后再统一扔进“收集箱”,保证信息不会丢失。
所以这个文件夹,天然就集成了“收藏夹”与“灵感小本本”两个重要的功能,是我们整个私人信息系统的第一步。
与
这一个文件夹,相当于一个备忘录,你可以把todolist和各种等待处理的零碎事务放进去。比如,今天下班后要买菜,周末要记得填一个表……
这很容易与一些个人计划混淆。比如“12月我要考雅思”,虽然我可能定好了一个具体的考试日期,但也不应该放进,而是。是用于存放一些长远规划、项目计划以及那些希望有机会落地的想法的。考雅思这件事,已经可以看成一项有复杂度的工程了,像这种需要制定战略和实施计划的任务,我都会放进文件夹中。
和
这一个文件夹,用于暂时存放尚未完成的工作或者没做完的笔记。比如我要写一篇新的推送,我就会查询很多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做一些前期的案头研究,这些都会整理到我对应的那个专题中。
等我完成了这篇文章以后,再也不会改的终稿就会转移到中分类保存好。其他一些完成度相对高的文件,能够明确分类的笔记或者资料,也同样放到这个模块中。
在信息渠道爆炸多的时代,很多人尚缺乏对信息和知识归档的意识。每天刷手机电脑很久,被海量的信息夺走注意力后,却再无下文——你看过的东西并不属于你,你浏览过的信息量自己能处理的信息量。这导致了一些假装努力,其实没有收获的现象。其次,养成省力高效的信息收集习惯,技术上也足以难倒一大批人了。
但我还是投入到了这件事中,因为我知道信息归档可以帮助我让过去的知识在未来带来复利,长远来看是有较高收益的。
希望今天的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启发。
参考阅读:
[1]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库/工作库,把分散信息有效整理?-偶成式的文章-知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