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19/5387123.html
编者按:“变化”是新闻的根源,是记者永远的追寻。“变化”中有欣喜更有阵痛。当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工作环境也发生巨大“变化”之时,滨州日报的新闻人也感受到了“痛”;但大家更多的是适应变化,积极拥抱新的社会环境、积极接受新的技术手段,积极将一张纸的平面变为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实现新的事业大发展。籍此中国第十九个记者节之际,滨州日报滨州网推出《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记者》特刊,听听滨州日报滨州网记者讲述自己在大变化时代的新闻故事。
在几内亚做跨国多媒体采访报道
邱芹
年7月,我到滨州日报社报到上班,被分配到总编室做编辑。那时我案头的工具分别有铅笔、橡皮、直尺、计算器、毛笔、红墨水、剪刀、浆糊,以及一本“家传几代”的报纸版面花纹栏线参考书。我的工作是上午稿件编辑,下午利用上面的工具把编辑好的稿件,通过精准计算字数精准把每篇稿件描红安排到版纸上。
年时的基本编辑工作。
尽管那时也匆忙也紧张,但对比现在,那时的工作和生活真的很慢——报纸版面满了,很多新闻稿件就压在办公桌上过夜,可以一天、两天地搁置。而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使地域偏僻如滨州日报滨州网的记者,手指敲击键盘的一刻,新闻报道一样地倏然问世,并迅速被转载,被扩散出滨州平方公里的版图面积,报道的内容也突破了“小我”滨州,大到与世界关联。我自己就有这样一次亲身经历。
大西洋深处目睹赢联盟巨轮驶向祖国的方向。
年5月底6月初,我从滨州出发至北京坐飞机,经过法国戴高丽机场转机,经停毛里塔尼亚抵达几内亚,做了一次持续十几天的跨国报道,这次报道的内容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是世界最大铝生产企业——魏桥创业集团在几内亚创新国际合作进行铝土矿开发运输,以及对几内亚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
虽然改革开放四十年了,滨州与世界各地交流频繁,但是非洲是个什么样子?滨州企业在非洲的情况,大部分滨州人的知晓寥寥无几。我的这次跨国采访报道正是告诉读者滨州与非洲的关联。这次采访时间和采访地点跨度大,我的采访报道分为两大阶段。一是从5月28日到31日的手机即时直播,二是从5月30日到6月5日的报纸新闻稿件系列报道。作为一名43岁的老新闻工作者,我对于运用新媒体手段的采访是陌生的。临行前我虚心向滨州网小伙伴们请教了直播的种种细节。5月25日,我带着装有直播系统的新手机和初步的采访提纲飞赴几内亚了,同行的还有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大众日报、中国有色金属报、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的记者。
向读者展示异域红色土地。
在几内亚,红色的土地、原始森林、魏桥创业集团与其合作伙伴结成的赢联盟、矿区、码头、锚地、远洋巨轮对于我而言是全新的所见所闻。我知道这些对于滨州的广大读者也是全新的好奇的。我通过手机直播《“飞赴几内亚探秘滨州铝产业链的另一端”》把我的新鲜感受传播到滨州。在几内亚,通讯信号还达不到4G。离开了首都科纳克里,前往魏桥创业项目部所在的博凯区,手机信号基本在1G和2G之间摇摆,直播就变得非常艰难,甚至经常出现0G的状况。很多带着灵感的文字就会因为信号短路而在直播过程中丢失,幸亏我始终处在一种好奇好学状态里,丢失了的灵感虽不能复制却也会有新的词语来替代。
用镜头给与读者全新的体验。
从赢联盟的码头港口、驳轮到锚地巨轮,到大西洋深处,到矿区,到赢联盟每一个成员驻地,到村庄、到相关配套设施和矿区后恢复,我用镜头不停地拍摄,用手指敲击出读者会比较感兴趣的文字来表达。
从5月28日到31日,我和同行的记者非常认真地一起采访,不同的是其他媒体记者是用传统的采访方式,回国后再发稿。而我是随时通过直播的方式更新鲜更生动的传播,与以前采访不同的是,这次文字稿之外,我的手机和相机拍摄的图片有过千张。同行记者告诉我他们报社的领导通过我的直播更早地看到了滨州日报滨州网的报道,语气里颇有些羡慕的味道。
几内亚卡萨姆热情的渔民风情。
而在几内亚,每到一个项目部,我都听到了工作人员对滨州网直播的赞扬,很多奋斗在一线的人都向我表达了同样的感受:你的直播做的真好,让我们更加感受到我们在几内亚工作的伟大。之前,我们做了很多成绩、吃了很多苦,你的报道一激发,让我们有前所未有的自豪感!最深的一次被表扬是在参观赢联盟卡姆萨调度中心时,一个热浪滚滚的小酒店里吃午饭,一位“浪迹”世界各大洋的青岛籍船长对我说:你的直播我看了,作为中国人真的非常自豪。
与媒体同行一起采访几内亚总理并合影留念。
采访几内亚矿业部长。
年5月31日,我们一行从矿区启程回到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考虑到下一步的采访几内亚高层的各种复杂因素,采访不如前几天的连贯,我停止了直播,采取传统文字回传的形式进行下面的报道。在赢联盟总部安排下,我们先后采访了几内亚对外招商事务部部长、矿业部长和总理先生。采访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紧张,几内亚高层都非常热情友好的回答我们的提问,对赢联盟和魏桥创业都给与极高的评价。在与对外招商事务部部长交谈时,我非常热情地向他介绍了滨州的五大产业集群情况,他也非常入耳地倾听,并表现出高度的好奇,欢迎滨州企业去几内亚投资。我们还非常好奇地走进了中国驻几内亚大使馆,卞建强大使用江南人的温婉语气给我们娓娓道来中几友谊,并亲自带领我们参观大使馆。
“六一”发回几内亚儿童报道。
几内亚时间比北京时间晚8个多小时,时差与我而言是个大问题。睡不着就写稿子,直到把自己累得实在睁不开眼了就睡一觉。就是在难熬的时差里,我完成了报纸版的《“飞赴几内亚探秘滨州铝产业链的另一端”系列报道》,深入展示了魏桥创业集团与其赢联盟合作伙伴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开展国际合作方面的突出成绩。期间逢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发回了《与几内亚宝宝的亲密接触》摄影报道,向滨州读者展示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回到国内,6月13日,又在报纸上推出了《行摄几内亚见证魏桥创业集团“一带一路”恢弘篇章》摄影报道,还在滨州网和报纸同期推出了《几内亚纪行》。在几内亚,我还拍摄了若干的小视频,回国后,视频部同事帮我剪辑出了《魏桥创业员工来自几内亚的祝福》,力图通过视频让读者甚至是报道对象的亲属能更直观地了解他们在几内亚的生活。用我们的业内话,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实现了几内亚采访新闻素材的“吃干榨尽”。
这次跨国采访,得到了若干的肯定。很多未曾谋面的“朋友”后来见到我,听见我的名字,会惊讶地说“你是去过几内亚吧!”令我在很久后还收获一份“惊喜”。
难忘持续十几天的跨国采访。
回归工作岗位,没调整好的时差让我迅速回归滨州时间,滨州网的快节奏也让我迅速地“淡忘”了几内亚经历。偶尔地再提起,心里还是有些小自豪:我报道了滨州企业“一带一路”上的卓越成绩,我“揭秘”了滨州高端铝产业的“源头”。走出去,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