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增木小传
冯增木,字森林,斋号知鱼轩、敬筌画室。年出生。曾任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所长,获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社会兼职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兼山东分院院长、齐鲁书画名家联谊会会长、山东花鸟画院副院长兼党支部书记。尤其擅长画鱼,其诸多绘画技法开创了国画鱼类绘画先河。擅长书画装裱,是公认的书画装裱大师。著有《中国画特殊技法详解》《中国书画技法大全》《中国书画装裱》《实用书画装裱款式图例》等12部。
冯增木装裱巨幅画作“书画心”,书画装裱专业的行语,是相对书画裱件而言,即指未经装裱的书画作品。不论书画家、收藏家和爱好者或者书画经营者所存的书画作品,其中除少部分装裱外,其余大部分都为书画心。这就存在一个如何正确保存的问题。为此,笔者采访了退伍军人、书画装裱艺术家、工艺美术大师、著名画家冯增木。
折叠存放有损书画寿命
不熟悉冯增木的人只知他是著名的画家,尤其是善于画鱼。而冯增木起步于书画装裱,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有书画装裱大师美誉。能够成长为工艺美术大师,也在此基础上起家。因此,他对书画的保存特别在意也颇有研究。他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书画家们所售出或持赠的作品,往往都折叠装入专门印制的信封内,画廊中所售出的书画心也常以此种形式“包装”。而购书画者或接受书画者,也习惯了以这种包装形式存放。
谈起这些,冯增木表现出少有的兴奋。他说,40年前自己拜访的一位喜欢书画收藏的朋友取其珍藏作品让自己欣赏,只见几摞信封置于案头,每幅作品都折叠起来装在信封内,并在信封上一一注明了作者的姓名、作品的名称与尺寸以及求得的年份。其中不乏当代大家的珍品。展阅过程中,朋友不无得意地问他:“你看我存画讲究不?”冯增木沉默良久笑哈哈回敬道“您存书画太不讲究了”。
被折叠的画作能够得到冯增木的赞许,这位朋友不禁愕然:自己虽然收藏书画不少,但没有研究怎样保存,怎么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哪知当冯增木取出一幅作品展开,冲着光线与他一起观看时发现,作品的折痕已有些“透明”,再将作品铺于一层白纸上观察,看到折痕处已微微泛黑。他告诉这位朋友,凡书画折叠售出或持赠,这仅是权宜之计,而作品一旦到了藏者手中,应立马采取保护性的合理方法收存。如果再继续折叠存放,又时常取出展示,数年后便出现以上有损书画纸质的现象。尤其纸质脆弱和熟纸类书画作品,此举危害更大,有的折痕处完全断裂或出现酥脱。他的这位朋友如梦初醒,心痛不已,悔不该如此“讲究”。
“卷存”是最好的方法
“卷存”,即把诸多书画心卷在一起存放。用冯增木的话说就是先把书画心按幅面尺寸的大小分别归类,规格大致相同者放在一起,20—30幅为一份,并登记造表。在每幅书画心的下面各衬一层幅面略大的宣纸或皮纸,以防止书画间墨色相互渗染。以报纸卷为心将书画卷起,勿使其幅面卷压出皱褶;再以宣纸或报纸包裹,装入塑料袋,置于书画盒或画箱内。这种方法不仅适合于小幅书画心,更适合于较大幅面的书画心存放。巨幅书画心,如七尺、八尺、丈二、丈六或以多幅拼接的书画心,可卷起并包裹严实置于书橱或衣橱上方,或拴绳吊挂于墙上。
这是存放书画心的常规方法。冯增木说,还有一种不常用的方法叫“展存”,即将书画心平铺摞在案板上(每幅书画心下面也要衬垫一层宣纸),大幅在下、小幅在上,并在上面覆盖几层报纸或塑料膜,注意不要压重物。展存方法只适用于四尺规格以下的书画心。冯增木一再提醒,无论是“卷存”还是“展存”都不可堆压他物。
被折叠的画作卷存
托心存放不可取
“托心”,书画装裱工艺程序用语,即在书画心的背面以稀糨糊托合一层宣纸,是书画装裱的第一道工序。冯增木说,有些收藏书画的朋友摸不着书画心收藏的门道,便一一托心存放。也有书画家和收藏者为了展出、结集出版而将书画托心。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原因是,一经托心,便增加了书画的厚度与硬度,如果再时常展阅或拍照,则很容易使其幅面出现折痕,对书画质地极具伤害——日后付诸装裱时,必须揭掉托纸重新托心,于书画的寿命不利。如果是想日后展出,可采取“展存”方法保存比较稳妥。另外,凡托心存放的书画,在付裱前不宜时常打开展阅或拍照。
书画心也有保质期
保存书画心较保存书画裱件更方便、易行,且无需占用较大的空间。然而书画心的保存时间也是有限度的。如果保存有方、置放得所,普通宣纸质地的书画心保存至50年没多大问题,皮纸类书画心保存至80年也不会残破。但对于一些矾宣、矾绢和较为脆弱的薄棉连、竹料纸类等,以及熟性类笺纸质地的书画心,应及时付诸装裱,不可久存。
冯增木对书画心的存放的确很有研究,他还给笔者讲述了一些古人对书画收藏存放的看法。他说,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一书中提到:“图画岁月既久,耗散将尽,名人艺士不复更生,可不惜哉!夫人不善宝玩者,动见劳辱,卷舒失所者,操揉便损,不解装褫者,随手弃捐,遂使真迹渐少,不亦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