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症打不垮这位83岁的广外老校长无愧南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nb.ifeng.com/a/20180503/6548169_0.shtml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刘艳辉

摄影丨钟卓坚卢志科

黄建华(—),广州人,原广州外国语学院院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任校长。曾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翻译协会会长,兼任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广州翻译协会理事长、全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词典学杂志编委,曾任亚洲辞书学会(ASIALEX)首届会长。年被中国辞书学会授予“辞书事业终身成就奖”,年获授“南粤楷模”荣誉称号。

如果把黄建华的故事拍成电影,就是一部中国版的《编舟记》。

这部电影讲述了日本一位沉默寡言的出版社职员与同事埋头十五载,完成《大渡海》辞典编辑工作的故事。而现实生活中,年过花甲的黄建华花的时间更长,他用16年时间编纂完成我国首部《汉法大词典》,填补了业内空白。

炎炎夏日,当《南方》杂志记者走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校区办公楼二楼黄建华的办公室,他还在安静地查阅资料,身边堆满各种词典、参考书。从早上9点半到中午12点,从下午3点到傍晚6点,83岁的黄建华每天要在这里伏案工作五六个小时,不过比起原来每天工作到晚上11点,如今的时间已大大缩短。

眼前这位精神矍铄、面色红润的老人,让人难以跟肺癌联系起来。“面色红润,说明今天血压有点高。”他笑着说。而那双曾编撰多万字《汉法大词典》的手,如今已经抖到无法握笔,却仍在用键盘孜孜不倦地做着词典修订工作。

△原广州外国语学院院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任校长黄建华教授

一个人的“编舟记”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年,卸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职务之际,黄建华借这副对联言志。看似恬淡舒适的退休生活即将展开,谁承想还有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等着他。

两年前,他收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编纂《汉法大词典》的邀约,彼时,我国在自主编纂大规模汉法词典领域一片空白。研究了大半辈子理论词典学的黄建华明白,这是一块“硬骨头”—全世界的大词典编纂工作都无一例外要拖长时间—但他还是答应了下来。

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一起签约的其他学者由于工作、身体等各种原因先后退出。已经退休的黄建华,是其中“最不忙”的,面对浩瀚无边的词海,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出发,开始了一个人的“编舟记”。

着手研编词典之前,黄建华设计先行,仅编辑方案就洋洋洒洒写了15页。按照他的构想,《汉法大词典》不仅要“内向”,立足于中国读者学习法语的需求,也要“外向”,兼顾外国读者的需求,进而传播和推广中国优秀文化。

相较于把法语翻译成汉语,把汉语翻译成法语要难得多。“‘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怎么翻译?‘佛光普照’怎么翻译?”为在字里行间搭建起中法文化的桥梁,黄建华上下求索、字斟句酌,就连大年三十,他手中的笔也没有停过。

考验他的不只词海无边,还有令人闻之色变的癌症。年,黄建华被查出患有肺癌,医生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说的第一件事就是希望把词典完成。年他再度住院,被确诊为肺癌第IV期,癌细胞已转移至骨头。黄建华仍不愿前功尽弃,一边坚持服药,一边继续伏案。

△“一边以耄耋之身与癌症顽强搏斗,一边不停地辛勤编撰。你用自己的晚年为时代献上一部辞书经典,搭建起一座中法文化交流的彩虹之桥。”这是献给南粤楷模黄建华的颁奖词

为什么不让年轻人参与进来?黄建华的考虑很实际,因为年轻人晋升,需要发论文、著作。“如果泡在这里十年八年,不出文章,怎么办?不能让人家不食人间烟火。”患难见真情,幸而同样是法语教师的夫人余秀梅,不仅在生活上处处关心照顾他,而且在专业上时时与他切磋、商讨,一路支持他到最后定稿。

从字母A到Z,黄建华历经16个春夏秋冬终于抵达。年,《汉法大词典》新书发布会在广外举行,他说:“我很幸运,书出版了,人还在!”

单字条目1万余条,多字条目10万余条,全书多页,总字数万字……《汉法大词典》除普通语文词汇外,还收录50多个学科的术语,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词,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