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提问1个驱动力2个原则1个准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一个人提问的能力比回答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听到你这里,你会不会惊掉下巴?是的,没错,就是这样。

斯蒂芬.乔布斯对员工的不断发问“这就是你能做到的最好了吗?”激发了员工的思考和挑战,最终将苹果手机做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经典。

《羊皮卷》中第九卷《从失败到成功的销售经验》提到弗兰克.贝特格通过不断地向客户提问完成了4万份的人寿保险合同销售,平均每天5份,成为当时全美薪酬最高的推销员之一。

提问似乎是促进人们进步和直达人们内心的一个不可多得的有效工具。既然提问这么重要,那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杨澜的《提问》来破解人际交流和求知的密码吧。

本书的内容丰富,观点支持性数据材料丰富,索引数目众多,更有自己多年丰富的采访案例作为支撑,阅读体验仿佛就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扫盲来了。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沟通的工具书来读,也可以当作名人微缩版传记来读。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读,我们都能通过这本书的内容见识到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并具有知识的宽度和思考深度的提问人-杨澜。

杨澜人生中的两次重要提问成了她人生道路转折的导火索,让她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第一次的提问是在年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那年,面对《正大综艺》的导演辛少英,她说“为什么在电视上女主持人总是一个从属地位,为什么她就一定要清纯、可爱、善解人意,而不能够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呢?为什么中国电视屏幕上很少有职业女性的形象?”本来是表达对导演观点的不满而提出的“3个为什么”,让导演对她刮目相看,最终获得了复赛资格。

而第二次则是在年主持《正大综艺》4年后,对自己的职业提出了质疑“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职业价值随着时间而增值,而不是贬值呢?”她不想做念稿子的传声筒,也不想让自己的职业成为吃青春饭的“昙花一现”,她要求成长,要求成为具有全程参与节目制作的全方位能力的主持人。为此,她带给了观众《杨澜访谈录》。

我一直认为最宝贵的经验永远来自于实践中的不断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成长过程中,况且是在面对面地与世界政要和风云人物的交流博弈中获得的宝贵经验。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像是对另一个人的探险,能不能淘出金子就看如何交流?

下面我将跟大家分享读这本书最有感触的几点:分别是提问的驱动力、提问的原则、案头功课、暖场、关系原则、谈话过程中的提问方式、留白、结语等八个方面。

一、提问的驱动力

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均源于好奇和未知,包括提问。如果你这对某个人或某个知识不敢兴趣,或者没有进一步深挖的动力,我相信你也问不出什么好的问题来。而越是知道的越多,就越是知道自己的不足。就像一个圆圈,直径越大,接触的未知领域就越大。

所以,你会自然地发问?就像小时候的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就像成年后的“我如何规划职业生涯”、“孩子的教育目标”、“人生的终极追求”等等。

二、提问的原则

通读全书,让我感受到提问的原则有两个。

第一,是除了问我们想问,挖掘价值洼地之外,我们在人际交往互动时的提问应顾忌到对方的感受和感情,以不伤害到对方为原则。

第二,客观公正地对待谈话对象,这样才能保证让你继续提出更客观和更有深度的问题来。

三、案头功课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开展一场正式的谈话,我们得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包括职位、性格、喜好、取得的成绩或成就等。

案头功课包括语言和非语言准备。

语言准备包括查资料,从繁杂的资料中确定访问主题。非语言则主要是眼神、动作、服饰等外在的非语言环境。这里主要介绍一下语言准备。

3.1案头功课的重要性

大家可能都知道意大利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邓小平的那次精彩采访吧。

在采访中邓小平主动提出再给他一次采访机会,成为第一个两次采访邓小平的西方记者。

可是你可知道当时她为了准备这次采访,彻夜奋战,看的资料摞起来有两英尺高,包括邓小平的传记、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材料、生平履历材料,以及传奇故事等,紧张得就像“学生大考”一样。

杨澜本人自述每次采访前都会读10-20万字的材料。她说,读一本书可能并不能让她问出1个漂亮的问题,但是可以避免10个愚蠢的问题。

3.2信息的收集方向

(1)互联网是绝佳的起点,但如果你的文章旨在开拓新的领域,就必须与懂这行的人交谈。

(2)“信息茧房”造成“真相稀缺”,这样的环境下,收集资料要有严谨求证的态度和方法。

(3)人物传记应首选自传,再选他传,他传应有本人授权。其次就是人物的学术论文等。

3.3快速获取信息的读书法

芭芭拉的经验:1、谈话前将书找来读一遍。2、假如一个星期要与5位作家谈话,只要他们的作品不是小说,而是散文类,你不妨读他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有时间再读中间。如果实在没有时间,或找不到这本书,可以设法找一篇书评代替。这个方法不能保证你对全书融会贯通,但总比毫无准备要好些。

3.4确定谈话的主题

这个像极了白岩松的20岁、30岁、40岁、50岁的不同阶段的演讲,不同阶段提取不同的关键词,然后再将各个关键词串起来看,提炼出主题来。也像金字塔原理讲的至下而上的构建金字塔结构。

四、暖场

暖场就像是正餐之前的佐餐,让你打开自己,包括心和身体,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所以,为了让话题逐渐深入和有效,正式谈话之前的暖场显得特别重要。比如,互赠小礼物、互相问好、称赞对方、聊一些彼此共同认识的人或共同经历的事情等,都是不错的打开话题的方式。

五、关系原则

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即是彼此的身份、资历、学识等形成的相互对等或不对等的关系。虽然,佛说众生皆平等,但现实生活中还是免不了会有阶级观念。所以,在谈话中,这个关系原则的把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当在采访比较专业的人士时,杨澜栏目组会请该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等对栏目组的成员进行一步步地扫盲,再对学术著作进行阅读,写访问提纲等,以防止对方糊弄自己。

另外,泼咖啡事件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这是NBC全国广播公司驻纽约分部新闻部主播兼记者安.科里采访一个女商人的故事。在采访没有达到预期的坦诚时,她建议去附近的咖啡店坐坐。她感觉这样肩并肩地坐在吧台前的时候,可以平和、自然地谈话。可是当科里强调一个要点的时候却打翻了咖啡。正当他懊悔的时候,发现对方开始变得坦诚了。

六、提问的方式

提问的方式有直问、追问、激问、质疑式提问、假设式提问、共情式提问等,每一种提问都适合不同的情景。

下面我着重来说说质疑式、假设式、共情式提问。

6.1质疑式提问:顾名思义就是对对方的行为动机、语言逻辑、前后行为的不一致等进行质疑的一种提问,旨在揭示更深的秘密。生活中这种提问还挺多的,就不赘述了。

6.2假设式提问:即是用大胆假设的方式来推测地进行提问,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一次,朋友跟我聊起她的嫂子是阆中人。我就说你的姐夫也是阆中人,阆中城也不太大,是不是平时也是一个圈子里的人?结果,她说,她的姐夫和嫂子本就是堂或表兄妹。当时,我真的有点惊叹自己的提问能力的感觉。

6.3共情式提问:即是通过换位思考来体验谈话对象的感受后提出的问题。这种问题很容易引起共鸣,让对方滔滔不绝,当然信息的密度也会大很多。

七、留白

书中的留白篇章读起来是让人觉得很有意境和想象空间的部分。提问时适当的留白不光可以增强感受对方感受的情感互动,也给观众一些想象空间。就像赵忠祥老师对杨澜的教诲一样:好的图画讲究留白,你把纸面都涂满了,想象空间就没有了,味道就没有了。当时,杨澜刚入《正大综艺》节目,为了不冷场就不停地说,有时还抢了赵老师的话头。

八、结语

结语不光是本次谈话的结束,也是新关系的起点。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告别之前的结语也是非常重要的。经常听人说,某某某比较会来事。这个功夫确实了得,你可以借助兴趣爱好和对对方的衣着品味的欣赏等来为下次见面作顺理成章的铺垫,同时也使人际关系在彼此的互动中得到增强,增加彼此的信任。

提问不光可以启迪智慧,探索新知,更是对人类生命、信仰、价值观的一次探险。喜爱的朋友可以回头去看看本书原文。适合想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想训练批判性思维的人及“好奇宝宝”阅读。当然,语言就像写作、练字、画画一样,光知道人际交往的规则还不够,还得通过反复的交流才能提升“问”与“说”的技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