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交上航局高级

本文转自:劳动报

从治理上海内河航道起步,足迹走遍全国,小河到湖泊,蜿蜒的河道至一整片水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交上航局勘察设研公司环境研究所所长、中交上航局高级研发专家赵东华投身“治水”二十余载,始终奋战在生产和科研的一线,为构建绿水青山的美好环境不懈奋斗。

从零起步的行业大拿

如今已是业内大拿的赵东华最初入行时却是个彻彻底底的“门外汉”,甚至连专业都不对口。“我是学水利工程的,来了航道局以后我对我们院里的专业性工作其实不是太了解。”赵东华坦言,加入企业之初,做的一直都是些基础性工作。

直到年下半年,一个转型的机会摆在了赵东华面前——从事内河航道业务,收入相比传统业务低、业务市场前景一片未知,这份如今业内人人渴求的好工作在当初吸引力并不高。赵东华却看到了机会,“我当时就想,院里既然有这么一项工作,说明就有这份需求,我想去做这件事;其次也是因为初始团队人少,我更容易获得多干多学的机会。”带着对未来满满的憧憬和信心,赵东华在全新领域中启航,全身心投入到了内河航道的研究设计中。

上海市境内共有内河航道条,航道里程公里。如今上海的内河高等级航道直达长三角腹地,河岸生态,航运便利,而在本世纪初期,内河航道虽然承载着上海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运输量,但整治建设的投资少。赵东华回忆,“当时Ⅲ级以上航道仅28.6公里,占总里程的1.4%,但当年内河运量达1.8亿吨,其中建材水运量占上海城市建材用量的4/5以上,是上海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支撑。”

入门容易精通难,赵东华开始“恶补”专业,“我跟我带教师傅说,我啥事情都能学着干,只要你觉得这件事可以交给我,你就都交给我。”白天学、晚上赶,从如何计算尺度、要看哪些标准规范、使用何种材料这些基础知识到后来常常向师傅询问难题,赵东华从一无所知不断成长,直到在他的第一个大项目上完成蜕变。

大芦线一期(临港新城段),这是一个真正从无到有的工程。至今,赵东华仍然记得项目争分夺秒的紧迫。“当时由于各种原因时间非常非常急,要求我们一周内拿出方案。”彼时赵东华已经是平面规划上的主力军,他和师傅两人前往现场考察时,由于建设地点都是农田,车辆难以进入。全程长达16公里多,凭着一双脚,赵东华步行丈量,脑海记忆,把整个航道的走向确认完毕。

路遇野狗、防范野蛇,在难以通行的田埂路上勘察三天后,赵东华与团队通宵达旦,顺利交出了第一稿,“拿出来的时候我们已经精疲力尽了,但是质量很高,基本一次就通过了。”回忆起这次的经历,赵东华用“疲惫且兴奋”来概括,“这条航道从无到有,再加上整个规划设计是我第一次完整性地经历一个综合性项目,对我个人的意义太大了。”赵东华笑着说,“经历过这样一个项目,我就变成师傅了。”

一颗真心、一份热爱,从白纸到画卷,赵东华完成了第二个、第三个内河航道规划,并攻坚克难,提出了“水平植草、垂向遮挡”生态植草型护岸结构,经过一次次的修改调整,他的设计既能抵抗船行波地冲刷,又长出了丛丛绿草。内河航道生态护岸也就此成为了赵东华的一张名片。

生态名片再转型、再升级

从事生态护岸研究和设计后,赵东华有了更多机会承担公司的生态环保工程任务,“在航道护岸设计中,我们非常强烈的意愿就是做生态岸坡,为了做好生态,我们也投入了很多精力,付出许多代价。”既是学习,也是新任务,公司也希望赵东华在继续完成内河航道工作的同时,兼顾水环境治理的工作,几乎没有犹豫,当时已经工作量饱和的赵东华立刻答应了,“反正年轻嘛,只要有精力,我就愿意多学习,而且这又是一个新行业,我想再做点成绩出来。”

年,赵东华作为公司涉足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领域早期探索之路的一员,前往大理洱海开展水环境治理。又一次,赵东华回到了“0”的位置,即使参与过洱海湖滨带生态恢复方案的设计,但他并没有系统性的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设计经验。

面对未知的领域,赵东华埋头苦学,他前往日本、欧洲等海外地区进行大量河道生态治理的学习和考察,并从极度忙碌的工作状态中挤出时间学习知识,很长一段时间内,边学习边研究边工作成为了他的常态。“很多时候根本没有学习时间,碎片时间稍纵即逝,真的很难做到心无旁骛地学习。”赵东华说道,有时候晚上睡觉时想到一个问题和知识点,生怕睡一觉后忘了,就经常爬起来先记在本子上,第二天再查阅资料。

(赵东华观察研究水质污染物)

年往后的十年里,是公司内河航道业务飞速增长期,赵东华一面兼顾内河航道工作,一面不断学习和开拓水环境治理业务,从云南洱海步入东北开启高寒地区河流、湖泊治理保护的探索研究,提炼总结出“截、退、清、管、治、育”技术体系和“区、带、点、沟、塘、河”污染防控方法,编写了三项技术指南,加以推广应用。

开启“治水”新征程

渐渐,赵东华放手内河业务,将工作重心转至水环境治理。年,上航局河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中心及研究基地建成,赵东华任主要负责人,并申获赵东华水环境治理与修复创新工作室,在环境研究所带领一支17人的团队,开启了“治水”新征程。

去年,上航局浙江嘉兴南湖生态环境修复项目吸引了众多目光,“以水养草”“以草养水”的生态修复治理模式让南湖的水清澈见底,水质大有提升,一片“水下森林”展现了良好生态。又是恰逢建党百年,嘉兴南湖红船的故事让这座红色遗迹更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6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